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项羽,生为人杰,尽占天命,虎威雄雄,奈何时运不济,损兵折将,最终霸王别姬,乌江自刎。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不过江东,自刎谢罪。是不智?还是壮士?宁肯剑尖三十载,不能苟活到古稀。项羽,壮士也!
生而不凡,项羽称霸乃天命所佑。项羽生而重瞳,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据史书载,上古舜帝为重瞳,晋文公重耳为重瞳。天意要他,像舜一样能铸鼎封禅,像重耳一样开疆扩土,他也确实做到了。巨鹿之战,他打响了亡秦最重要的一枪;尽占秦土,代秦成为天下霸主。而他却没有学到舜帝的仁,重耳的忍。攻破城池,他便纵使手下烧杀抢掠,所过之处,焦土一片;闯进咸阳,思秦放辟邪侈,怒从心生,便使阿房一炬,他尽管是英雄,是壮士,但此时他是霸王,他这狠,这怒,在政治上是万万要不得的。他忘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了人心,他便孤掌难鸣。项羽的确是政治上不成熟。
重义重礼,项羽可谓真英雄。抛开政治层面来讲,鸿门宴上,项羽不肯杀刘邦,是顾念共同起事之情。听项伯说微刘邦,项羽不能顺利入关,因人之力而敝之,在他心里知道这是不仁,因而他没有这样做。刘邦既来,他设宴款待;樊哙闯帐,壮士之间惺惺相惜,他没有赐罪,反而礼待。然而政治是残酷的,项羽重义,却不曾想,兵不厌诈。刘邦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刘邦想要出尔反尔,据关称王在先,后见大事不妙,向项伯摇尾乞怜。尽管刘邦最后称了王,但永远也摆脱不掉这小人蝼蚁之态。此时的项羽是霸王,他这义、这礼,在政治上也是不能多要的。重义重礼,也不该对刘邦这起小人,还是政治上不成熟。倘若他能真杀了刘邦,最后也不会落得那样的结局。但是同刘邦比,坚守道义礼法的项羽才是真的英雄。而刘邦尽管赢得了天下,但厌弃发妻,苛待长子,终为后人不齿。当年,刘邦被项羽追杀,他只能像老鼠一样抱头乱窜。为了自己逃命,多次将自己的一双儿女踢下车去只为减轻重量,自己能逃走,最后他的父亲,发妻,儿女都被项羽所俘。当项羽拿刘太公做威胁,声称要烹了他时,太公苦等刘邦来救不得,最后刘邦骑马飞驰而来,对项羽大喊着:“你我是兄弟,我父即是你父,如果真烹了父亲,别忘了分我一杯羹。”然后转身策马飞驰而去。不孝不悌刘邦寡廉嫌耻。反观项羽,他有自己的准则,他不杀老人,不杀孩子,不杀女人。尽管再恨刘邦,他也明白,罪不及妻儿,祸不及父母,他终究没有将怨气撒在他妻儿身上。可见重情重义,项羽才算真正的男人。
不堪苟活,壮士自问流芳千古。项羽在政治上的软弱,终究使得他有了垓下之围的局面。然而他生亦为人杰,死亦为鬼雄。面对围困追杀,他从不曾像刘邦那样抱头鼠窜,他就算死,也死得像个英雄。在最后时刻,他多次向汉军发起冲击,斩敌无数,他向天证明了他的王者之气,最后不忍以失败者的身份再回江东,自刎谢罪。后世读者,有人却为项羽不值,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住性命,便可能东山再起。可我却以为,宁肯剑尖三十载,不能苟活到古稀。霸王项羽人生在世,活的是心里的一口气,是他的气节,他不可能为苟且偷生放弃他的气节,舍生取义是他内心的归宿。遥想当年,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体现的是坚贞的气节,尽管最终身死,但其精神永垂不朽。文人有文人坚守气节的方法,武人项羽也正是以他自己的做法坚守住了这份节操。项羽活的还是那口气,自己挚爱的虞姬,不忍受辱,为他身死,他的荣耀,这在草莽小人之手,他又如何能忍心苟活于世?他最后的挣扎,不为突围,只为向上天证明。最终他尽管身死,但保住了气节,保住了他心底那份王者的荣耀,最终,在另一个世界,他能与爱人携手长眠。项王曾向天发问“时不利兮”,最终他不是输给了天,更不是输给刘邦,他只能是输给了自己。上天灭不了他,刘邦更灭不了他,只有他自己能杀了自己。壮士断腕,大义凛然,项羽从没有输,反而是他最终胜天半子。
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英雄去尽休容在,却看江东不得归。胜天半子未可知,岂曰天命意难违?壮士凛然守节去,万古流芳咏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