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配乐朗诵诗歌。下课后,我听见同学们议论纷纷,讨论着自己朗诵的篇目,我在心中也默默选择着心仪的诗歌。
回到家,我选定了一首短小而深情的诗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什么样的音乐才能与朗诵的诗歌相配?平时我很少接触这样的音乐,只好凭着诗歌的感情基调逐一筛选。听着搜出来的一首首音乐,我的选择困难症又犯了。连选曲都这么难,我担心下面的环节会更加吃力。
在一次次的试录配音后,我终于选好了一首小提琴曲——《思念》,完成了第一步。
选好配乐后,我就开始练习朗读,可听着录音总不满意。没有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对照老师分享的朗读音频仔细体会,又去搜了不同版本的诗歌朗诵,模仿他们的语调多次练习,在重音、停顿、节奏以及情感的表达上琢磨了许久。每听一次自己的录音我都会挑出些毛病,在书上做上记号,再结合朗读音频进行改进,就这样练习了近十次,终于过了自己这一关。
配乐和朗诵的问题都解决好了,可把他们恰当地融合起来又是一个难题。配乐应该选音乐的哪一段?在哪里停顿?怎样用音乐填充留白?怎样使音乐的节奏与诗歌的节奏和谐统一?面对这些问题,我只好采取笨办法:依次尝试。我选出音乐的前段和后段分别试录进行比较,在试录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合理留白,根据配乐节奏适当调整语速。就这样,又经过七八次的练习和改进,我的录音作品,终于让自己满意了!
我一遍遍欣赏着我的作品,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不禁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中了。那一刻,我内心的喜悦,将练习时的纠结和疲惫一扫而光。
原来,专注地把一件小事做好,也会让平淡的生活变得充实、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