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永远悬在群星的拥护里。它反射着太阳的光辉,却不像太阳。月光是清冷的,于是张继拟它作霜,易安望之神伤;月是多变的,削瘦丰满圆润,每一样她都有,于是长吉言她如钩,太白说她似盘。但无论何人眼里,她都有婀娜的模样。
她也怕羞,时而扯来一缕雾一片云笼住自己,薄幔轻纱一般遮了脸庞掩了身姿,便只留下星星点点微光。淡淡的月光勾起离人的相思,牵引诗人的愁思。于是在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招羞涩的月,引杯中的影,月下独酌成了三方共饮。只可惜月儿不解酒如何饮,酒中人影不知愁如何言,诗人只好独自尝这酒,伴着月和影在花间独舞及时行乐。于是月也没那么冷冰冰了,揭了面纱,又变得丰腴温和起来。
八月十五的她,照着团圆的欢喜的人儿,也照着孤身他乡的游子。她极尽自己的轻柔,如慈母一般抚慰着离乡的孤客,却不知这份温柔更激起了羁旅之人念家的情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战乱令亲人归处零落,却打不散血脉亲情。烽烟阻隔,音讯全无,兄弟们四散分离,生死未卜。心中忧思难解,满腹忧愁郁结,化为青丝间银丝缕缕。只能仰望夜空中一轮明月,盼望千里婵娟、天涯此时。提笔写下诗句,候着那久久不来的家书。
于是月也染上了忧郁,愁眉不展,静卧不动,凝望着地上的人们,洒下清冷的光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那诗人无法缓解无处倾诉的愁,索性一股脑地寄给月,希望月能带着这丝担忧这份真情这些期许,陪着友人去到贬官之地,让友人知晓自己的牵挂,与虽不为他乡客却能感同身受的知心。
有人读懂了月的愁,也回报了月的情,月也红了脸,请着嫦娥来起舞,又请着月兔去捣那仙药。有人有幸赏了仙娥曼舞,也有人有幸品了那梦中的琼浆玉液,对月与人的祝福又跃然于纸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许忘了月的寒,也忘了人们的离散。月却踏进了梦里的广寒宫,品了仙杯玉盏里的香醇美酒,听着仙乐,望着门前的轻纱笼散,再望那一轮圆月,似是蒙上了一层柔和的白纱,朦朦胧胧间伴着酒香又入了梦。
穿越古今,出入诗词,月的形象千变万化。她是娇柔的美人,伴着轻纱曼舞,唱着欢歌送酒,醉了人也醉了自己;她是温柔的月母,用她带着些许冰凉的手掌,和着柔光,照着思乡游子的浊泪,缓着他们心里不尽的愁思;她是寄信的青鸟,收容着千万人的情感,欢欣、不舍、担忧、愉悦,又带去给这份情感所寄之人,她是羞怯的少女,轻纱捂面,玉足点地,水面上就开出一朵朵鲜活的白莲。月是情,是思,是长久无尽的美,是民族永不枯竭的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