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题记
山风微微,满坡的桔梗随风荡漾,飘到深红的瓦块上,又驻足在琅琅书声的窗前,凝望一个个认真的脸庞。
平和村有一所学校,那里环境简陋,泥做的地板,砖砌的墙,破败不堪的门窗让人感觉不到学习的氛围。每一年,都会从城里下来几个教师,到这儿的教师,无一不抱怨自己命苦,才会来到这种地方教书。
那一年春天,老刘来的时候桃花已落满了山坡,他拖着一个大大的行李箱,走路时踉踉跄跄,时不时扶一下鼻骨上的金丝眼镜,宽大的身躯,和蔼的笑容是他留给村里人的第一印象。“老刘性格好,人也好,孩子们都喜欢他。”不到一个星期,老刘的名声就在村里炸开了。
水泥砌的升旗台上,五星红旗迎着风飘扬,穿过潮湿的走廊,班级里,老刘捧着课本,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台下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大眼睛目不转睛地望着,顷刻,稚幼的童声齐读“《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有哪位同学知道?”
“即使我们每个人都像苔花一样渺小,却也可以像牡丹一样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也可以为祖国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小女孩的回答声被下课铃掩盖,逐渐消失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息,像一颗石子坠入湖心,没有声音,却泛起阵阵涟漪。
再次见到老刘时,他被一群孩子包围着,他与孩子们一样,乐呵呵地笑着,闹着,就像圣诞老人一样。可圣延老人总会离开,“老师,你什么时候走啊?”突如其来的问题打破了欢声笑语,孩子们都低下了头,不知所措地扯紧衣角,我知道,他们都很期待,期盼他能留下来。
老刘收起了上扬的嘴角,沉思了一会儿,像一个世纪那么长,许久,他缓缓开口道:“不走了,不回去了,留下来陪你们长大。”
后来,接老刘的车子扑了个空,老刘意志坚定,他们也没办法。有人问老刘:“城里条件多好啊,干嘛不回去呢?老刘笑了笑,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城里,山区,都是教书,无论到哪儿,都可以为祖国哺育未来的脊梁。”
“刘老师说,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以后也要成为像刘老师一样的人。”窗台边添增了一抹绿意,那是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