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基本义:“幼而无父和老而无子”、“孤立无援,孤单无助”、“只身独处;孤单寂寞”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是群居动物,一般人的天性就喜欢热闹,摒弃孤独。开始,我也喜欢热闹。为什么呢?青春期的我们是害怕孤独的,无论我们去做什么事,跑步亦或是吃饭或是做题目,我们总是希望自己不是一个人,有同伴有闹声有讨论有交流,都好啊!
后来,在一次写作课上,李老师说“孤独”有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并要同学做个研究性课题。是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孤独”的表层是天灾人祸等导致的孤单,或是在心情压抑、失恋或无援的时候出现时所产生的空虚和寂寞的感觉;而深层是自由的思想者、独行的战斗者,他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能让自己安静,都能自得其乐。
孤独不仅仅表现出人本身的孤单的状态,还能表现出一种精神和文化的状态,甚至是高贵、崭新的特立独行的状态,这样的孤独是灵魂的放射,她提升思想的高度,产生美学的境界。
孤独能产生怎样的美学境界?
讨论中,我从喜欢热闹转到关注宁静,因为群读太吵,而且效率低,我希望自己一个人静读。通过个性化阅读,我可以追随金庸笔下的刀光剑影纵横驰骋于险恶江湖;或是跟从徐志摩尽情领略风吹雨打之乱世情缘;抑或逆溯千年,细细品味屈子报国无门的苍凉悲楚;或感叹小说中的命运造化、人生无常。啊,读书:暂且忘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人世喧闹,抛开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的琐碎人生,悠悠于南山东篱之下。这种按个人所需的阅读,不也挺美?
孤独不是温饱后的无病呻吟,而是像照镜子那样的自省。一个人远离喧嚣的地方来到静谧的地方,认真地反思,仔细审视自我的言行,此时的孤独给了我一面铜镜,让卑劣自私狭隘无知统统溢出体外,让自负好强、偏执顽固的虚荣心里清醒过来,人生如入镜,善于省视自己的人,心胸必定宽阔和纯净,步伐必定整齐和稳健,这样的人生境界,不也挺美?!
孤独是借鉴、学习,甚至是享受。龙应台的个性化名言:“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当每个个体走向社会,就产生了合群的和不合群的。不合群的,常被人称为孤独之人。哲人曾说,孤独的个往往会是些有才能的人。那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气魄,那种独立于天地间的豪迈之气,是合群之人无法具有的。于是我可以关起门窗,吼上一段荡气回肠的笑傲江湖给自己捧场;披一件大氅,做一个蔑视的表情于镜前孤傲自赏;我还可以随心所随地烹一锅美味然后风卷残云,放一碟百看不厌的经典爱情片喜泣无常;或许我还会悄然于窗前窥视外面匆匆过客与人世沧桑……此时此刻,我随心所欲,陶醉于自我的意境之中,不也挺美?!
孤独是美学的本质,它既有声音有思想,又有外延有内涵,可以独思冥想,可以独来独往,还可以像一面明镜,清晰地展现出你的本性,可以让你正衣冠,明得失,驱散人生岔路上弥散着的雾霭,照亮生命的湖,扬起人生的帆,这也挺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