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她》凭借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情感联系之题材脱颖而出,书籍《挪威的森林》以那口难觅的枯井暗喻人类价值观于时代洪流的裹挟与难以察觉,王实甫因同情爱情悲剧更是将《会真记》之婉转哀恸改写为《西厢记》之圆满动人。
历史的轻呓滚滚,时代的洪流潺潺,科技前行的步履匆匆,我们这一代青年接过现状之巨舵时,全身心上下求索且奋不顾身的不仅应是物质表面上的科技进步,更应是人们浮躁狂乱甚至不堪一击的内心。
我们从未有能力去选择时代,而当今吾曹之所属就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空,追求进步的呼声响亮,呼吁人文关怀的号召暗哑。城市中的人群越发舍本质求外表,摒弃内心自足崇尚浮生虚掷的表面功夫,急功近利,焦虑浮躁是进步所带来的必然产物。此时此刻,我们坐享科技之益时,不应正视今朝之现状与它所带来的弊端吗?
库克认为相较于人工智能思维的人性化,我们更应为人思想之智能化而感到忧惧。人的价值观与同情心不同于物质,倘若将物质比喻为水之于鱼,那么对于前者的罔顾就变成了网。看似温柔微妙实则恢弘的网威胁着人群社会的各方面;看似岑寂波澜不惊实则不抵抗必会降临无垠的黑暗。人类被时代赋予的价值观是人所存在的据足点。不提当今多元化的社会,追本溯源,《人类简史》提及智人与尼安德特人的竞争,当我们的祖先面临更为强劲的对手时,价值观的体现与其折射出的行为最终影响生存。《乌合之众》也曾谈及人群价值观的异同直接或间接导致群体智商的高低。
我极喜欢蒋方舟“将立未立,二十而蹲”之喻,暧昧未卜的结局悬而未决,而对于同情心的存在的重视更是决定接下来是立是跪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这是人之为人向善性的体现,有时甚至也是人性劣根性道德绑架之顽疾;这是永远值得为人歌颂的品质,辛德勒的同情心点亮了犹太人为纳粹所折磨的苦痛暗夜,更迸发出了于地狱淬火的绚烂人性。我想,生而为人,如王小波所言,似水流年才是一个人的一切,其余的全是片刻的欢愉和不幸,在庸常中为他人着想,涤去刻意的恶劣的同情,给予虔诚的怜悯与帮助,莫不是一种隽永的美好。
古有五柳先生之心远地自偏,欧阳修之把酒祝东风的且共从容,东坡之对月自释丢弃悲伤。若人类如计算机一般思考,那古人之风骨将何处安去?湘西沈从文之“赤字其人,星斗其文”极好地概括了他不忘初心的坚毅与执着。托尔斯泰更是去奢入俭,提出“勿抗恶”的人道主义思想为俄国点亮信仰之灯塔。古今中外,现象与本质,若人类永葆其真,而不是如计算机一般冷漠疏远,难道不会为世界文明贡献出更为璀璨的精神瑰宝吗?
身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应将技术进步视为己任,以精神关怀为生活之惑,付出思考与实践,在进步的时代免签,争留人性之光芒。
奥斯卡最佳影片往往颁发给的是内容给予人灵魂冲击与人文思考的小成本佳作,诺贝尔文学奖注重的更不是华丽堆砌的作品。光芒可以是太阳的万丈光辉,亦可以是星辰的温柔微光,永葆人性之光,勿使进步的社会让我们失去了胼手胝足,筚路蓝缕也沐风栉雨的一腔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