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页上,秋的韵脚走出平平仄仄,大雁的歌唱仿佛还在耳畔,已有光阴的屐履轻踏一地寒凉,挽着冰清玉洁的旧时光,款款而来。
记得上初读《水浒传》,还是在小学。当时的我无比感慨武松景阳冈打虎的威猛,鲁达野猪林救林冲的义气,小李广梁山射雁的武艺高强……
特别是宋江,世人皆称 “及时雨”,他接济各路英雄好汉于危难之中,重情重义,且文武双全,高大的形象,更是让我崇拜。
但杯中的水是亮晶晶的,海里的水是深沉沉的,看穿海水,还需要时间的积淀。
时隔几年,再读《水浒传》,让我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宋江。他一心迫切只求招安,只因父亲的临终一语,便带着梁山众弟兄投奔了朝廷。朝廷混乱,皇帝昏庸。众好汉、包括宋江都憎恶那些贪官污吏、土豪乡绅,却甘愿臣服于他们的领导者——皇帝。
“及时雨”,在我心里的高大形象,轰然倒塌。我读出“及时雨”只是他的一张面具,在这面具的背后,是他盲目的忠义与追名逐利的心!
难怪金圣叹评宋江:处处真,处处假;处处至诚,处处奸诈。这功利的形象,让我义愤填膺。
带着一股愤愤不平的心绪,继续深入“水浒”的梁山泊……
居然看到了宋江一个无奈的背影。他是别人的“及时雨”,但又有谁是他的“及时雨”呢?他空有一身正气与高超的武艺,他一次又一次的大败官兵,以及到后来受朝廷派遣,收拾叛乱,收复失地。但他付出的一次又一次努力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奸臣的佞语,皇帝的猜忌,让他们没有了出路。宋江就像是一滴清泉,为了生存,只好汇入社会的潮流。但是一旦混入朝廷的波涛中,便再难以保全他自身的风骨。
初读宋江为他的忠义而感动;再读宋江,坍塌了他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深读宋江,读到了一个复杂的形象——他不再是像纸一样的平面,更多的是像一个球,多元次的,多面性的。
阅读经典,也许就要这样从“个体”读到“社会”,再从“社会”读回“个体”,辗转来回,逐层深入。每一次的重读,便是每一个人物新形象的诞生,每一次重读之中,都能感受不同的生命色彩。从曾经的单一读到后来的多元,好像每个文字都更加丰满。
让我们于春天的花开中,读出万物的生机;于夏莲的清香中,读出万物之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