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见同学人人抱着一本《哈利·波特》,很不以为然:切,《哈利·波特》有什么好看的,里面的人名记都记不住。
当时自己只看了不到50字,就看不下去了。上了初中,在班级读书分享会上,从同学那里再次了解《哈利波特》这套书,我开始疯狂爱上了,一口气疯狂刷完一套七本,书里的人物名字倒背如流:哈利·波特、罗恩·韦斯莱、赫敏·格兰杰、德科拉·马尔福、纳威·隆巴顿、阿不思·邓不利多、西弗勒斯·斯内普……当初说好的不好看呢?这算是我第一次因为书而打脸。
自那以后,我告诉自己,一本书好看不好看,没看之前,不要随随便便下结论。
但,我又因为随便定义书而打脸了。吴老师一开始教我们班时,便推荐我们阅读大量的书,并说一开始不喜欢阅读的话,可以从东野圭吾读起,我们一定会喜欢,甚至喜欢得要死。有了吴老师的广告,此书从去年10月上架到现在,一直被疯狂借阅。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新参者》《恶意》《嫌疑人X的献身》《放学后》就没再在书架出现过,原来是给东野的迷弟迷妹同学做“私下交易”去了,即一个人看完书,还没放到书架上,就被另一人提前预约了,中途截胡了。这也太抢手了吧!
终于,《新参者》出现在书架上了!我眼疾手快,抢到这本书,迫不及待地看起来,但是……我越看越迷糊,硬撑着看完了。
咦~东野圭吾的书也不过如此嘛,吴老师推荐的书也没那么好看啊!
我把这想法告诉了前桌,她一听便开始嚷嚷了:"你知道吗?你看的那本,是比较无聊的,你看其它的书……"
好嘛好嘛,我承认这书好看还不行吗?但,之后我再没有借过那几本东野圭吾的书了。
事情绝没有这么简单,不然就不会有下面的故事了。
一天,我又在书架前挑书,瞅见了《恶意》,脑子里又回想起别人夸赞这几本书的话:
我:你们认为东野圭吾的书怎么样?
甲同学:好看!
乙同学:好看!
我:为什么?
甲同学:没有为什么,就是很不错,你自己读就知道了。
乙同学:对!
好吧,就当做甲乙两位同学认为东野圭吾的书很有吸引力,太多优点了,而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决定重新以一种新感觉看东野圭吾的书。好家伙,一看《恶意》,我就被深深吸引了。同学的评价都是好意,没有“恶意”,好看!
看完了,不过瘾,又去借了《放学后》。
我还尝试将《放学后》这本书推荐给老弟。
“哇~太精彩了!“我故意让老弟听到。
“什么书哇?”果然上钩了。
“《放学后》,哇塞,这本书超赞,剧情也很吸引人,当然,像你这种人是不会感兴趣的。”老弟平时不爱看书,我要故意吊他胃口。
“什么,给我看一下。”他开始对这本书感兴趣了。
“就看一下啊。”我有些“不舍”地给他看。
我本以为他只看个几页就会还给我,谁知翻了几十页,仍没有要还我的意思,我有些急了。
“还给我!我要看。”
“等一下……”
……
“好了没?”
“等我看完先。”
我有些无奈,但毕竟是我建议他读的,也没有办法,只好眼巴巴地看他翻动着书。
……
“你要干什么?”
“把书带进厕所看啊。”
我一听,连忙抢过书,我们班的书,哪是给你“污染”的?
不行不行。
最终,我们姐弟两人都看完了这本书,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