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不算富裕,也不至于贫穷,我父亲以出海为生。十五年前,我出生在海边,伴我成长的是淡蓝色的海水,清新的空气与后山上郁郁青青的树林。那时还没有柏油马路,路都是人们踩出来的小径。出家门,顺着曲径就可走到海边,看到无际的海洋,走到沙滩上或将脚埋在沙里,去感受沙里的那种湿凉;或让脚浸泡在海水中,去体验海水亲吻肌肤的惬意。小时候的我最爱光着脚在海边行走,让清澈的海水夹杂着雪白的浪花肆意的打在脚面与小腿上,那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受——清凉中有一丝隐隐约约的暖意;欢快中又有一点若隐若无的苦涩。这些都是极美好的事情,也是我最难忘的体验与记忆。
六岁那年,我被允许去后山上玩耍,那时这座山叫灰顶,山上最多的便是松树,四季常绿。
春天,万物复苏,松树下小草一颗又一颗冒了头,好似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羞涩的看着春天的世界。夏天,骄阳似火,松树挺直腰杆儿,长出更多松枝,一丝一丝构筑成一顶巨大的绿伞,与烈日抵抗,好让人们乘凉。秋季,看啊,满地都是黄色的树叶,抬头望去,在众多干秃的枝头中,仍有几棵松树,毫不服输,不但没有干枯,反而愈发青葱。冬季,冰天雪地,万籁俱寂,宛如《湖心亭看雪》中的“人鸟声俱绝”,在这寒气透骨的季节里,平日那些犬吠与鸡鸣好似早已飘到九霄云外了。在寒风与白雪的双重打击下,仿佛就连那高大的松树也已经臣服了,但只要你用一根树枝去拨掉他头上的雪,他便会立刻舒展出自己那翠绿的枝叶,使自己在一片白色中那么显眼。
我永远渴望这样的生活——早晨在鸟语花香中醒来;傍晚在蟋蟀的歌声中睡去。
时间在一点一点地流转,我在一点一点地长大,家乡也在一点一点地变化着。11岁那年,海边要被开发了,也要像别的地方那样盖起高楼,铺上马路,我们也要搬迁。走的那天,我面朝大海,久久不愿离开,第一次控制不住自己,大哭起来,我为的不是不能再来这了,而是再也看不到这样美丽的风景了。
被开发了的海边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成为了游客的天堂。从前我认为那些海草、乱石散乱的铺在那里很碍眼,很难看;但现在,我觉得那些游人留下的水瓶,零食袋,或是其他的一些垃圾更碍眼,更难看!
曾经的海边,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记忆中都渐渐离我远去,留下的只有回忆和遗憾。每一次梦回海边,都带我重温一次曾经的美好的童年体验。我热爱我的家乡,也热爱每一寸美丽的土地。但这一切的一切绝不应该是建立在破坏任何一方干净的土地,损毁任何一方美丽的风景之上的!
在古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但他们却有我们现在所谓的最高尚的精神文明,为什么?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在看见美丽的风景后,触景生情,写下千古绝句;而现代人只有工作,赚钱,哪来的时间去欣赏,去感悟那美丽的风景?原生态的自然美景更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现在的风景有很多是人为制造的,缺少了一些本真的东西,也因此难以唤醒人们的雅致和雅趣。
如今国家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一步一步地发展绿色经济。虽然我曾经的家乡已消失,记忆已飘散,但我现在的家乡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美,生活更优,人们更乐。相信,未来我们的祖国家园会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