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忘却,才流连。只忘却,才领悟。只忘却,才铭记。
——题记
忧,世间常情。铭,乃心之所念。忘却忧愁,方能铭记。
月色入户,只伴蛙声,于炎夏,于风中,镶于书页。我手捧诗书,念想:诗词是如此应景!恰巧读至“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而风便如是拂来,只是燥热。额间沁出密密汗珠,生了几分杂念,父亲的训导“不忘却忧愁,怎么铭记诗词之理,走诗词之路?”
起初我并不理解,只当作为了父亲的气话,可经历告诉我:并非!读诗文时,若是烦躁是无法准确融于诗词,铭记诗意的!
若不是看了中华诗词大会的董卿,我只怕如今还未觉悟。她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尽显气质,气质美如兰。她曾说过,即使生活频率再快,古诗词依旧淫浸于我们的古往今来的路上。她每天都会静下心,品悟古诗词。
因而我明白了,所谓“铭记诗词”并非记住,而是走进诗词,了解诗词,领悟诗词。铭记的是心境,而非文章!
了解铭记之意,我随诗词之道,步步铭记,步步领悟。或是随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品味情感,亦或是随陈子昂于《登幽州台歌》中身处广袤之地从而感叹与历代君主,无奈与世事,独自忧伤。随着字字古文,我穿越诗词之道,忘却忧愁,铭记情感;随着声声透彻,我踏遍诗乡,忘却忧愁,铭记诗词。
诗词之意,古人之意并非浮于表面,若须见其本质,需忘却忧愁,方能铭于诗词。
我忘却了忧愁,铭记诗词之路。诗词是跨越千年的心意相通,是古往今来的铭记之路。
从前并未铭记诗词,只因时节不符,雨未至,风未落,花尚未开,我尚未忘却忧愁。
诗词之道理,忘却忧愁,方能铭记。我于诗词之道,铭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情感,铭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经历,铭记“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心境。
忘却了忧愁,诗词之义使我铭记,生活亦是如此,只忘得了忧愁,才可感悟其本质;只忘得了烦闷,才可知晓其道理;只忘得了世事,才可铭记其心境。
采菊忘愁思,悠然铭心境。忘之忧愁,铭之于诗词。忘却了,流连了,知晓了,终于还是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