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河山

2021-09-15 19:33:03
沧桑河山作文

横流,流过多少苦与愁。悠悠河山,历经时光捶之打。

淮水,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世人道它波澜磅礴。却无人知晓,看着自己哺育的孩子历经苦楚,是何等心碎。那满腔的怒吼,不肯妥协滚滚东流,便不停拍打着夹岸,抹不净他国的气味,都融于血脉,染成赤黄。

端坐纽约博物馆的佛像,依稀可见几百年前的雕刻和漆色都已被腐刻得斑驳。他身披袈裟,袒右肩,衣纹褶皱清晰可变裸露的肌肤有贴金的痕迹,袈裟表面仍残留着敷彩的印迹。我伫立在他的面前,那眼神饱含着无奈与酸楚。那双眼深邃而悠远,仔细端详,这几千年的沉淀,凝重早已穿透时光,穿透了万水千山,凝视着大洋彼岸的远方,那个断了筋骨,却连着血脉的故乡——敦煌。

数百年前,他被异国的侵略者掠去,去了大洋彼岸的异国他乡。他的背后,是被军刀砍得破碎不堪的壁画,面前是被幕墙阻挡的时光,那满是伤痕的双目,凝结着回家的渴望,和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般,忧愁中充满对故乡的渴望。但游子与故乡仅仅隔着一层薄薄的机票,在他面前,却不公的横亘这一沟岁月沧桑。那时的黄河,虽未目睹,可心里却感到分离的无助。而后,心碎了一地,随着沙土,一起流向了不知处。

我看到百年以前,那个被侵略得遍体鳞伤的中国,那个饱受侮辱的中国,被侵占的土地,冒着黑烟的工厂和一颗颗满腔热血赤子之心,无尽的呐喊留在近代危亡的中国。时隔百年,再度回眸,能否忆起国破的痛处?如佛像般记得这切肤之痛,誓以我血荐轩辕!

实际,这爱国的实例一直在重演。

一位曾不识字的妇女,在祖国的西陲边境,四十二年刻画了无数的“中国”石。如今,这位妇女年逾花甲,却依然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原上,与边防战士一起守卫着祖国的边境,她就是入选央视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之一的布茹玛汗。毛勒朵。

布茹玛汗'毛勒朵,61岁,乌恰县吉根乡柯尔克孜族牧民,六十年代初,19岁的布茹玛汗成为新疆克州千里边防线上的首批义务护边员。她和丈夫开始在冬古拉玛山口巡边,并在山口的许多石头上刻下了柯尔克孜文“中国”字样。她视边防军人如同自己的孩子,尽管自己生活十分贫困,却竭尽所能给兵儿子吃住,每年把仅有的羊杀给战士们吃,把最暖的铺盖留给边防战士盖,历届守边官兵们都亲切地叫她“冬古拉玛大妈”。1986年7月的一天,她发现界碑被人移了位置,她在悬崖山谷间飞奔十余小时向派出所报告这一情况,和官兵一道将界碑移回原位,办完事后她就虚脱了。1999年7月28日,布茹玛汗杀羊取血及时挽救了战士罗齐辉就要冻掉的双脚。2004年7月31日,布茹玛汗在暴风大雨洪水中爬山越岭花了七个小时走了十里路给困在洪水中的战士送去了粮食,而她却浑身伤痕累累,战士们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而她却心疼地说她来晚了。

在大妈守护的山口,创造出了连续42年从未发生过人畜越境事件的守边业绩。42年来,她风雨无阻,每天巡边最少要走二十公里的山路,最保守计算,她守边路上行程八万多公里。

这就是一位让人感动而敬佩的老人―――冬古拉玛大妈。

千年大国,凝结成浮生的深邃,沉淀出俗世的风月。若说和平时我们的保护伞,那伞就是一个个戍边战士用生命换取的;战疫的胜利,是白衣天使围成的保护圈,在保护圈中的,便是我们。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自始至终都是在别人的牺牲下安然度过,每一个危险的浪潮,总有人,不顾安危,冲在我们的前面。需要时,他们便在;若不需要,则退后等待。

爱国,或许无人能说清,但我们总能明白,家园是我们共同捍卫的地方。走的快,让我们磨炼意志,值得敬佩的是,从未发生过掉队。或许我们还需学习,但绝不因困难而畏惧。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国。国家需要我待在家中,我决不出行;在募捐贫穷,我也拿出了属于我的压岁钱……

生吾炎黄,育我华夏。待之有为,必报中华。

《沧桑河山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