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舍得”的人,他的人生才会花好月圆。——题记
这些日子,我总在思考着一个词——“舍得”。我知道,这个词充满着辩证思维与哲学意味,于我小小的年纪并不相称,但思想的火花在熊熊闪耀,我不能自已。
漫漫人生路,有舍必有得,有得亦必有舍。换言之,失去的同时,就意味着在得到某些东西;得到的同时,就意味着某些东西正在失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得到了熊掌却失去了鱼,人生之路难道不正是如此吗?看来人生的过程,注定是要不断地在“鱼”与“熊掌”之间进行着选择。我想,唯有明智而勇敢的人,才可以做出准确而明晰的判断,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这样的选择,对有些人来说是很困难的,可对有些人来说却很容易。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对于选择的目标还不能做出清晰的价值判断;之所以“容易”,是因为对有些人而言其内心早已有了一杆秤。
美国著名诗人弗罗斯特说,森林中有两条路,我们选择了其中一条,就得放弃另一条。这句话听来犹如当头棒喝,那么坚决地表明了有舍才有得,容不得有“兼得”的非分之想。可我们常常能看到,生活中很多人面对选择时,显得那么犹豫不决,于是他们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旋转着、徘徊着。我想,犹豫来自于不懂“舍得”之道,缺乏理性分辨能力与勇气。有时当欲望蒙蔽了双眼时,这样的选择就表现得愈发艰难,甚至不做任何选择了,坐等命运的安排。这样犹豫的心态,必将消耗太多的精力与资源。短暂的生命,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的,在摇摆不定中,生命在悄然流逝。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田园将芜,胡不归”,他在官场与田园之间做出了果决的选择。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态不见了,复杂冲突的人际关系不见了,余下的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逸。文天祥在兵败被俘时,大义凛然,宁死不屈,选择了舍生而取义。因为,他心中早就很清晰地拥有一个价值座标,那就是义高于生命。“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舍去了自己的生命,兑现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诺言。鲁迅先生,当年弃医从文,毅然决然地放弃一个专业,来从事另一个事业。“改造国民性,唤醒民众”,当他清醒地意识到这样的使命感高于从医的理想时,他所作的选择就显得很从容了。
在我的身边,有的同学舍去嬉戏,把玩的时间用来学习,从而得到了优异的成绩;而有的同学则舍去了做作业的时间,把这些时间用来做毫无意义的事情,最终得到的是惨不忍睹的成绩。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得的结果,始终来自舍的因。而“兼得”的奇迹,并不会降临在这个拥有神话的现实世界。点亮心灯,鼓足勇气去觅获适合自己的“鱼”或“熊掌”,这才是真实而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