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何时,喜欢上古典诗歌,一次又一次的感叹于它那铿锵的气节和它那婉转的柔情。
小时候,常常被“浸泡”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中。那个懵懂的年纪,睁着一双无奈地眼睛,透着困惑,不知怎样解读李白的愁情。
稍大以后,在那只有菊香也只剩菊香的南山,体会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逸致,感慨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
在月明之夜,体会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豪放,感受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
在雨天,体会李清照“唯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无端闲愁,明了她“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的思君之情。
在离别时刻,叹服于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难舍难分;恍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怅然。
一朝一日,一季一载,伴着古典诗歌独特的韵律,领悟古典诗歌的感情,步步走向成熟,心境也随着诗情飘飞。
仿佛现在,青睐于现代诗歌,被它纷扬的抒情折服,惊诧它切切的辞藻,弱弱的柔情。
迫近加冠之年,走过蒙蒙雨季、迷茫雾季、浪漫花季,眼神中闪耀着一丝坚定和执著。
在遇到困难时,告诉自己“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在犹豫不决时告诉自己“对生对死投以冷眼,骑士,向前。”
一次又一次,在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中恬然睡去,梦想自己拥有那样一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
一次又一次,随着三毛的《橄榄树》漫无目的地游荡、流浪,感受她的柔弱和孤独。
伴着孤独的琴声,带着脉脉的情感,我,在路上,找寻属于自己的“天堂”,在秋天,跟随群鹰,翱翔。
那些诗情,在我心中,默默地扎根、发芽,顶天立地,然后,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