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主要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的聚义。《水浒传》中最核心的是忠义思想,作者就是沿着这一思维格局写成的。
忠义二字来源于儒家道德观念,其功能是对社会的约束。统治者往往宣扬忠,而义则被江湖中人所推崇。《水浒传》的忠义是复杂的,也是多变的,并不是传统的儒家之忠义。说到《水浒传》的忠与义,人们往往第一时间想到宋江。宋江的忠义思想最为典型,他的性格具有双重性。
《水浒传》中愚忠比公忠更明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宋江,宋江是梁山泊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是第二代梁山泊领袖,可以说他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梁山泊的未来。在《水浒传》前期的宋江与后期完全是两个人。主持梁山泊前的宋江,书中说:“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武弄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织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留在庄士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土!”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宋江重义气的特点。但书中宋江也有诸多不可取之处,宋江刺配牢城途中,梁山好汉下山,花荣要给宋江开枷,宋江却认为这是国家法度,不能擅动,极不肯花荣开枷。宋江表现放在现在看来呆板、愚蠢,明明违背了法规,杀了阎婆惜,杀人时愿意,却连一个小小的枷锁都不肯打开。而这正好体现了他对忠义已经变得痴迷乃至病态了。
在宋江当上头领后,更是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时他的思想是“我是爱国的,皇帝代表国家,朝廷不负我,我不负朝廷”。第59回,宋江为救史进和鲁智深,说:“自己原是小吏,不得已造反,希望朝廷招安。”从他的行为我们不难看出,他把招安作为唯一的出路。后来更加变本加厉,生擒高俅,后向高俅求饶,想要他同意招安。高俅是一个十足的小人,可以说大部分梁山好汉上山都是直接或间接被他促成,他是众多好汉的仇人。可是宋江为了招安,便可以在仇人面前卑躬屈膝,可见宋江渴望招安的心理已经无可救药。而且在明知皇帝赐死他,不仅没有反抗,还为皇帝着想,怕自己死后李逵坏其一生清名忠义之事,害死了为自己曾经上刀山下火海的兄弟,由此可以见宋江的愚忠已经远远胜过他的义气。至此,轰轰烈烈农民起义以悲惨的结局而告终。
《水浒传》中除去了忠,便是义了。在《水浒传》前70回中,着重描写了众好汉的义,梁山及江湖人士,无不以义当做衡量好汉的标准。《水浒传》的义大致可分为几个方面,首先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作为一个绿林好汉最基本的精神,尽管梁山好汉的出生、性格、经历不同,但都做到了替天行道的事情。如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虽然此事对他不会有太大伤害,但他该出手时就出手,维护了正义。梁山好汉前期几次大规模行动也是为了救人。
仗义疏财也是好汉们的共同特征,在这方面要以宋江和柴进为代表。柴进为人仗义疏财,主动关照过往流配犯人,宋江、林冲等人都受过他的恩惠。从晁盖、吴用等劫生辰纲的一批人到武松、李达等草莽英雄都是如此,给钱极其大方,即便是一般穷苦人,柴进也出手不凡,如给卖唱的宋氏父女,一出手就是二十两银子。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也是一群血性男儿,他们勇猛无比,体现出个人英雄主义气概。如武松打虎,虎乃百兽之王,一般人谈虎色变,可武松徒手打死虎,这看得出武松非一般人可比。
《水浒传》中体现了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朴素平等思想,正所谓“你有我有全都有”。《水浒传》具有丰富的内涵,复杂的忠义思想,不愧是千古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