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好人,都是犯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好。”刚去除瑕疵的白玉往往比生而无暇的黄金更为耀眼。过错的多少不是衡量人好坏的标准,过勿惮改方能成人。
改过是一个人责任感的集中体现。廉颇意识到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后负荆请罪,与蔺相如共同辅佐国君,源于他对于国家的责任感;勃兰特“华沙之跪”的沉重忏悔,亦是对自己国家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和犹太人民所遭受的苦难的无尽哀思。
许多人认为,过去的已经过去,应当着眼于未来。可是,没有过去就没有未来,光明的未来是建立在被修正的过去之上的。改正过去所犯错误,不仅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更是对与其关联之人负责的体现。
改过是一盏明灯,散发出理性的光辉。“聆听他人意见,保留自己判断。”无论是袁绍不听田丰之谏战于官渡的失败,还是刘邦听从张良、萧何之言的成功,无一不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改过与否这一看似寻常之举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人行于路,路常有迷雾。“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执意向前则惘,易之不绝则达。实验表明,闭目行走之人会不知不觉地走出曲线。失去了外界的参照与修正,感性终会战胜理性,唯有犯错时不畏改正,不令馋谄而蔽明,方能用理性看待世界。
改过是一个时代进步的基石。“因为有不断拆毁再重塑的构建不断弥补丰富的漏洞,文明才得以进步,人类才得以发展。”人类正与历史长河相悖而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修正已有的错误,不仅诠释一个人乃至一个时代的审慎态度,更能在改正中总结经验,推动发展。倘若没有丰田公司及时召回刹车有问题的汽车,没有巴拿马总统收回印有错误国徽的四万份护照并一一道歉,时代终将在缺失灵魂的怅然中漫无目的地前行。
《周易》有云“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人无完人,错误固然不可避免,但我们若能以“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的态度,过勿惮改,终可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