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伦敦说:“丢给狗一块骨头算不上慈善。和狗同样饥饿,又能和狗分享一块骨头,才是慈善。”你看得见一只狗眼里的饥饿,看得见一只猫眼里的寒冷,那么,你一定也能看见一个人的辘辘饥肠,看见一个人的瑟瑟寒心。悲悯,是冷凉尘世里的炭。有了它,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
2016年11月6日,六旬老人马先生因土豆未售出而滞留深圳。了解情况的深圳市民将此发布至网络,接力转发和关注,32吨土豆一夜售罄。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天,在这样一个冰冷陌生的钢铁丛林中,与那些过度营销、过度消费的热点新闻相比,这样一则朴实且充满善意的消息仿佛更能使人感到平静和暖意。原来,在布满陌生面孔的都市中会出现如此绚烂的晴朗天空;原来,一座城市可以演绎如此动人的倾城佳话;原来,再寒冷的冬季也会有暖意。
坐落在巴黎圣母院近旁,吱嘎作响的楼梯、狭窄的过道、几张为无处栖居的流浪者提供的单人床,这是莎士比亚书店。被称为是读书人的“圣地”的它,接纳过菲茨杰拉德、乔伊斯、海明威。朔风凛冽、冬意料峭,无数怀揣梦想而一名不文的作家在这里得到庇护。一杯暖意融融的咖啡、一张温暖舒适的床,莎士比亚书店提供的,是对抗刺骨寒风的脉脉温情,是平淡岁月中的深情厚谊,是使流浪者坚信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的感人力量。
杭州图书馆十年间坚持允许流浪汉和拾荒者入馆读书。抵抗外界舆论的压力,它为那些寂寞弱小的生命提供了平等阅读的权力,也在烈日与寒风之时,给他们提供了一方庇护之所。借楼避风、霓虹寻路,当一个孤独的生命投靠这座城市,高楼、彩灯却与他没有什么关系。而杭州图书馆,在他们徘徊漂泊于城市的水泥迷宫之际,为他们敞开大门。这种做法,让他们有理由相信:再炎热的夏季也有甘泉,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
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认为,城市是能者居之的场所。但正如约翰·利德说:“城市的发展伦理应该是永远留一条门缝给那些非传统意义上的精英人群以希望的光亮。”在这样一个冰冷的钢铁丛林中,无视、不作为锻造的只能是我们的铁石心肠,而悲悯和帮助恰恰是冷凉尘世里的炭。有了它,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