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疫情成为广大民众关注的话题,中国在短短十日建成“火神山”也使外国人为之惊叹不已。但是,你知道“火神山”名字的来历吗?其实这个名字是根据《易经》中“人体属五行,肺属火”而命名的。这时,就有人问了:“这样一个关乎全中国的重要建筑居然以古时候的“迷信之说”来命名,会不会太草率了一点?”其实,这并不是“迷信”,而是一种“精神寄托”。
在我的家乡,也有着这样的“迷信活动”。
农历三月二十,漳州许多社区都热闹非凡,敲锣打鼓的声音与鞭炮声响做一片——这是一年一度的抬神轿活动。“抬神轿”,顾名思义,就是人们抬着载有神明的轿子绕着社区走一圈。这也是我童年时代最美好的回忆。
抬神轿那天,天还没亮孩子们就都早早在家门口等候。抬神轿之前并没有过多的复杂仪式,选好时间之后,神婆便领着抬轿的人们绕社。“抬神轿喽!抬神轿喽!”孩子们跟着抬神轿的队伍一路小跑,每个人挂满汗珠的脸上都充满着浓浓的期待——谁也不知道神婆什么时候会将大把大把的糖撒向孩子们。抬神轿的仪式只进行到中午,接下来就是戏子们大展身手的时间了:神明们会被放在戏台下的正中央观戏,而社中的大人小孩都会围在四周同神明一起观戏。
这或许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同神明观戏”在许多人眼中就是一些迷信的人们围在一起罢了。
但是,这些“神明”或许是他们最大的精神寄托了——当他们在生活中受到挫折时,以宗教的方式去调节自己未尝不是一种好办法呢?
民俗之中有深意,乡村文化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