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之躯,时代之基;青年之魂,时代之章。青年今日一路高歌,明日圆国家之梦,似乎从未卸下肩上的重担。然而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青年人无法克服潜意识的惰性,喜欢在“舒适区”及时行乐,对区外的探索存在恐惧。这是一种不利的发展方向,亟待解决,重振我辈向阳之朝气,砥砺前行。
人生如登山,若不趁意气风发时勇于踏平崎岖之路,在山顶一睹为快,也很难在后半生下坡中的沿途心安理得地赏景。学者金一南有言:“做有心人,干困难事,立大格局”。吾辈亦应承先人之风采,勇于走出“舒适区”,重振雄风。
究其本源,部分青年对“舒适区”的依赖,首先是忧患认知的缺乏。从论语中“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到三体中“我消灭你,与你无关”,无不渗透出人类对潜在危机与挑战的清醒意识。西南联大师生面对重重战火的挑战,毅然离开旧址,于新校中传精神于后世。是战火让他们认识到“舒适区”的不足,迈出了勇敢的一步;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亦与其对我国实力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密不可分,是原子钟,让我国科研人员跳出“舒适区”,力求分秒精准……。而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迫使每个人离开“舒适区”而做出一些改变。当我们习惯于原有的舒适,是否洞见了远方的挑战?
其次是囿于现状,对未知失去了好奇心。“业精于勤慌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延向未来的思维,是点亮燎原的星星之火;勇于学习的挑战,是汇入东海的涓涓细流。出身不裕的科学家颜宁,始于对分子细胞的热爱,便抓住一切学习时机,以知识丰盈羽翼,带领自己的团队完成新型蛋白合成的壮举。若功成名就前的任一时刻囿于已知的“舒适区”,都可能造成功亏一篑的遗憾。当我们习惯于已知的舒适,是否听见了未来的呼唤?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诚哉斯言!君可见庚子之年的战场上,大批90后走出“舒适区”,洗脱年少的浮华,在请战书上按上坚定的手印,唯有于刀光剑影中按剑高歌,才不枉付那裘马轻狂的吟唱。
鲁迅有言:“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吾辈宜不负峥嵘岁月,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故曰,莫让“舒适”负芳华,且乘溯流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