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真正的学者,应重钻研创新而轻名利。
信息传千古,深藏功与名
信息量飞速流动的今天,获取信息的方式层出不穷,但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仍是信息获取的重头。大至宇宙星际,小至鸡毛琐事,在互联网上都是“信手拈来”。殊不知,这一切都得益于一位默默无闻的英国学者——博纳思·李。
博纳思·李作为世界万维网的创始者,了解他的人却少之又少。这与他的重创新钻研而不慕荣利的淡泊秉性密切相关。在牛津大学获得一级荣誉学位后,1984年博纳思·李进入欧洲核研究所任职,他的任务只是负责建立一个将全球各地科学家的研究数据及结果进行共享的软件系统。但博纳思·李的钻研精神促使着他去完成一项看似艰不可成的目标——建立一个能让全世界都能共享信息的系统。博纳思·李对其初步设想是利用超文本传输。当时,不少人认为他是异想天开,企图完成一个上帝都不可能完成的事。博纳思·李却像一头倔牛,不依不饶,凭借过人的才能和深入的探究,终于在1990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万维网,从此开启了人类信息文明史的新纪元。
成功后的博纳思·李并没有选择名就,在当时各个信息大亨的明争暗斗中,博纳思·李毅然做出了一个让人们大跌眼镜的决定——放弃专利申请,将万维网这个信息“瑰宝”无私奉献给全人类。世界也没有辜负他,互联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并将长期为人类信息交流与传播“献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博纳思·李就是信息传播新时代的开拓者,为人类文明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性作用,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博纳思·李不计名利的伟大人格。试想,若互联网的使用权限受到限制,目前人类是否还处在信息贫乏、交流堵塞的原始阶段?
人心自有秤一杆。比尔·盖茨能抓住每一个商机,他虽功成名就,坐拥倾国之财,却被人们评论为“只是一只贪婪的青蛙,眼睛直钩钩地盯住各类食物,抓住每一只昆虫,并充分利用”。博纳思·李虽然默默无闻地工作,却因其钻研创新和不慕荣利的精神而被人们传颂,当仁不让地入选BBC最伟大英国人。历史总会做出公正的评判。博纳思·李作为一位“信息功臣”,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中镌刻下永恒的光荣。
前人立为鉴,少年须创新
反观当今社会,各种学术丑闻令人触目惊心:高校教授不务正业急功近利;大学论文抄袭现象屡见不鲜;科研人员利用科技手段行非法之事,频现报头刊尾。如今的学者们是否都失掉创新钻研的能力了吗?如今的学者们是否都掉入污浊的名利场中去了吗?如今的人类是否一代不如一代失去希望了吗?
非也!非也!
我们这一批新时代的少年们,在老一代学者们的引导下,正步入创新钻研的崭新阶段——学校开展的创新周活动,鼓励同学们自主创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将奇思妙想化为现实。教育部门组织的科技小发明活动,开拓同学们的思维,点亮同学们的创意,将创新融入到学习之中┄┄正因为博纳思·李的创新思维,才想到了利用超文本传输,也正因为博纳思·李的不懈钻研,互联网的锥形才正式形成。相信自己的创意,相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多锻炼发散思维,不必禁锢在白纸黑字的条条框框死板定律中,用思维的翅膀,在创新的天空展翅翶翔!
作为一位学者,自然也不能只贪图于眼前的名利。要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技术的爆炸式发展,意味着社会的飞速跃进。我们所学习的知识,不是为了将来能让我们名利双收,前程无忧,而是为了人类的共同事业——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博纳思·李作为万维网的创始人,完全可以凭此获得巨额财富,但本着学者轻名利的本性,他宁愿放弃个人利益,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一个优良的信息传播媒介,大功甭需多言。
博纳思·李作为一位学者,他的重与轻,也代表着一位真正学者的重与轻——重创新钻研而轻名利。知识即财富,财富却不可能换来知识。对真理地层的开发挖掘,每一次的深入都是凭借创新钻研的力量,名利只是你在挖掘时从头顶射下的虚无光环,放弃深入而寻求名利,那么你将错过地层下知识钻石的幽光。舍本逐末,实为伪学者之为。博纳思·李,与伪学者形成鲜明对比。
社会避免不了学术界的蛀虫,但我们要做好自己,不懈学习知识,注重创新钻研,看轻眼前名利,相信将来的科技创新,我们谁都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