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瘦竹,飞瀑流泉,百鸟争鸣,白雾丝丝如缕,小溪叮咚作响。这是何处?长平山也。
不过长平山出名可不是只靠风景秀丽,而是这山里住着两位大才之人。二人修道、练剑、写诗、著文,人人皆称,这二人为世外高人。二人是谁?一个是老者赵蕤,一个是年轻人李白。
“小李,你在这长平山中时间也不短了,我的能耐也尽传给你了。你今后有何打算?”赵蕤问。
“师傅,你传我的这些知识太有用。我准备出川走一走,寻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李白说。
赵蕤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李白见到赵蕤点头又摇头的,一脸迷惑,不知是何意:“师傅,我说的有什么不妥吗?”
赵蕤把目光投向院外:“小李,你看那只燕子——你观察一下它飞行的过程。”
李白想起小时候师傅让他观察一位老妇人把铁杵磨成针的情景。那次经历让他受益匪浅,他明白了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难道这只燕子也能给自己什么启示吗?
李白一边想着一边紧盯着那只燕子,认真地观察它的飞行。只见燕子缓缓离开巢穴,翩翩地低飞一阵子,然后忽地向上一跃,箭一般向远处飞去,那速度简直如刺破苍穹的闪电。
“这只燕子为什么不是一开始就快速地飞,而是要慢飞一阵子然后才加速呢?”赵蕤提示道。
李白一拍脑袋,第二个改变他人生的启示出现了:“燕子开始是在积蓄力量,等力量足够了就能快如闪电。师傅,我知道怎么做了。”
师傅手捋长髯,微笑着颔首。
李白下山了,这一年他十九岁。但是李白在十九岁这一年没有出川,而是坚持在四川境内游历、学习。当川地流传的“赵蕤术数,李白文章”传遍全国各地时,那已经是李白别离赵蕤六年之后了。
这一天,春和景明,李白收拾好行李,坐上了一艘大船,终于出川了。“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李白豪情万丈,踏上了出川的大路,把自己抛向一片新天地。
李白凭他的诗,很快名动全国,他的诗句随着他的脚步跳跃,他走到哪里,哪里的人物风情就融入他的诗句。从此再也没有人挡得住李白用诗歌纵横全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