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喜欢《三国》里的曹操,而我更喜欢刘备。
与父亲交流的很少,除去必须交流的学习,更多莫过于父亲给我讲三国故事了。
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我讲官渡之战,“袁绍带领十万大军攻击许昌,曹操仗着自己是守方,把袁绍打回官渡,可袁绍仍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许昌这块宝地,迟迟不肯退去……。”
父亲常说自己要是生在乱世,一定也要当曹操这样的英雄,我不屑地说:“曹操这么狡猾,要当就要当刘备那样仁慈有德的人。”“刘备唯唯诺诺的,不像什么大丈夫。再说最后还不是曹家赢了……”父亲摆出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我气愤地说:“骗子!曹操骗了天下人!”
父亲看着我,整个人像一只瘪气的皮球,战斗的气息消失了,转头就走了。
以后父亲也就少跟我提曹操这个名字了。
长大一点后,我渐渐改变了对曹操的看法,不仅仅局限于罗贯中笔下的曹操。也许从一首诗开始,这首诗就是曹操的《观沧海》:“秋风瑟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如出其中。星汉灿烂,如初其里。”这样雄伟震撼的景象,也许只能从毛泽东的词中再次看见了。我隐隐约约开始对曹操有了兴趣。回家给父亲背这首诗,我感觉父亲笑了,但又笑得很克制。
如果不是爱上历史,我就不会真正喜欢曹操这个人。历史上的三国乱世中,我能看到太多曹操的优点,有情,有志,有远大的目标,爱才,惜才……他那些缺点,我早已忘得干干净净。当我激动地回家给父亲说我也喜欢曹操时,父亲却说:“我也觉得刘备好。”
我望着父亲,我长大了,父亲老了,头发稀疏了,腰弯了,也没有小时候给我讲官渡之战的激情了。
或许我的长大把我从刘备的安宁变成了曹操的激情,父亲的变老把他从曹操的激情变成了刘备的安宁。或许是年龄段不同,爱好不同,着眼点不同,导致我们对历史人物的感受不同。更或许我们是开始互相理解,开始站在对方的角度观照对方。
总之,谢谢你,父亲,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