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都有其标准。走在道路上,红路灯就是我们的交通标准;待在学校中,校规校纪就是衡量我们的标准;在家庭里,父母合理的要求就是衡量我们的标准;在社会中,道德规范就是我们对各类事件的评论标准。
因帮生病的母亲扫马路而获“成都最美环卫工人”这一事件,引起大家热议。在此,我想说这件事是不符合道德准则的。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女孩为生病的妈妈扫马路这件事做的是对的,她符合一名好孩子的标准,她懂事孝敬。但是女孩为妈妈扫马路这一行为算不上是“成都最美环卫工人”。因为她才十二岁,而且她的初衷仅仅只是顶替妈妈,目的是为了让她的妈妈好好地休息一下。
其次,“最美……”的评定是为了奖励、弘扬一些对社会做出贡献,为道德做出模范的人,从而使社会养成良好风气。就如“最美妈妈”吴菊萍一样,她没有多想,只顾着接住那个从楼上掉下来的孩子。她无私伟大的精神可供人们学习,值得鼓励。
反观这一事件中这个十二岁小女孩,她本应该快乐地在学校学习,或者在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里撒娇。她帮助妈妈值班扫街,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进一步说,如果家境良好,那个父母愿意让自己未成年的孩子去干这种成年人都不愿意干的活呢?
事实上,在社会底层,有很多小弟弟、小妹妹也在承担着家务,照顾着自己的家庭,小小的肩上放着重重的担子。他们比这个十二岁的女孩承担的东西更多。那么,这许许多多的孩子都是“最美少年”或“最美工人”吗?
回答当然是“不”。
那么,这个小女孩被评选为“成都最美工人”的事情显然是小题大做,甚至带有炒作的倾向。媒体或者众多网友没有用合适的标准去衡量,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该放的外置,对这一事情判断是有偏差的。
最后,我想说,万事都有其标准。这些标准就是用来衡量事物正确与否的尺子。评论社会事件,更容不得一点偏差,更容不得由那点偏差造成的不公平,只有这样才不会给那些可怜的人们造成更深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