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已过,谁来解惑?万世了浮云,孰能懂我?
也曾自恃才干,孤高到不在意他人评价。后来遇见花满枝丫,才知道不打弯的笔画不成画。
也曾满腹疑惑,不解为何世人对所谓的大师真迹如何追捧,后来听见雨落雾凉,才明白何为字中有真意。
看着刚刚在山东出土的碑文的拓本,左手执湖笔紫毫,宣纸上篆书的劲道刚好,抬头看表,离我预计的时间不差分秒。
我得意地把作品递给姥爷,却只得到一句不知听过多少遍的“裱起来吧。”
写得好不好?好。怎么评价?裱起来吧。明明是带着赞扬的语气,却也莫名地让人不爽。
执着于在生宣纸上勾勒出篆书柳体那般公整的字迹,细致到就如同用狼毫描摹工笔山水,连收笔时的弧度都分毫不差。带着无人能懂的心态茕茕孑立,踽踽独行,仰天长啸却又无可奈何。无人渡我。
那日霜迟雨幕花薄凉,风卷云游窗。在老师的陪伴下,我去拜访一位在行内小有名气的装裱师。
那位与老师聊得正投缘,我便在他的邀请下去书房参观,只见屋内四壁都挂满了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明明是不同的内容和字体,却莫名地感觉这些字出自一人之手,笔力凝聚,严禁工整,紧凑而不失疏朗。
装裱师进门,见我看着墙上的字画出神,笑道:“怎的,看个字还能看呆了?”“敢问楷书四大家的字体中,前辈更亲近于哪种字体?”我回。对方摇头,笑而不语,倒是让我觉得我这发问可笑了。“你可知颜真卿用的是何种字体?”“颜体。”“那老夫自然是用樊体了。”樊正是前辈的姓氏。
这种人,怎么会像那些毫无感悟的初学者般,一味挪用他人字体?
“你这小子,走神。可是思有所悟?”我刚想开口,告诉前辈,却被打住了。“哎,别说,说了就不灵了。”像哄小孩似的。
告别回家后,我突然想尝试用小篆写我最喜欢的那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不同于以往写的那些和碑文拓本一模一样的字迹,这是我的字迹。
碑文上的字迹再美,也是写给那些故去的英雄豪杰的;书法家的字迹再美,也是源于本人有感而发。朝有所感,岂属他人?
人们对书法大家的真迹拼命追捧,而厌恶赝品,除了那些我听不懂的经济市场学的缘故,到底还是因为怀着追名逐利之心去模仿的人,会脏了字中的心境吧。
我不懂我。一味模仿古代贤人,却不能看清自己想要写什么样的字。
若吾辈字有魂,定为毅然不屈之魂;若吾辈字有骨,定为立于天地铮铮傲骨。
若以心为剑,必当负绝世名剑行世俗之路,一路绝尘,剑拔出鞘则定乾坤。
不是心中有惑,是我不懂我;若有字懂我,亦能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