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养,养而不教,何以为家。――题记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何以为家》中赞恩的父母不记得他的生日,甚至没有人知道他的年龄。父母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如蝼蚁一般任人践踏,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却不停地生育。家里五六个孩子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被卖掉的妹妹因怀孕大出血惨死,也没能阻止他的父母继续生孩子。“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是这种父母的逻辑。赞恩的妹妹死后,母亲告诉他,“上帝在夺去人们的一样东西后,就会再补偿新的东西。”――她又怀孕了。
“我不想活着,我更愿意去死,为什么父母要把我带到这样的噩运中?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到这世上。”这句话出自许多贫困孩子的口中。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当法官问赞恩有什么诉求时,他斩钉截铁地说,“让他们以后不再生孩子!”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幸福的家是五星级宾馆。”每个人都需要爱和归属感,原生家庭是孩子最初的港湾,原生家庭的氛围好坏会直接决定孩子人生底色的阴暗。说到底,给予孩子关爱才是做父母首当其冲要做好的事情。如果无法给予孩子关爱,却还要拼命生孩子,于人于己都是不负责任的,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做父母。
作家伊坂幸太郎也说过:“一想到为人父母竟然不需要经过考试,就觉得毛骨悚然。”父母生养孩子的过程本就是一场爱的修行,为人父母是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职业”。他们制造的不是一只杯子,一个茶几,一台机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能说会动的、有灵魂的人。父母一旦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再“退换货”。
影片中的赞恩不能获得身份证,是一个没有资格获得护照的黑户,无法去学校上学,甚至在紧急情况下也无法在医院里获得帮助。他说过,“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枕着枕头睡觉。”
金钱的匮乏带给孩子的伤害其实是很有限的,真正能伤害孩子的是父母对孩子没有爱。我国数学家华罗庚的家境十分贫困,他从小就代替父亲承担全家的生活重担。18岁时,他染上了伤寒病,为此,家里的东西全部当光,但他的病情不见好转,幸好有家人的精心照顾,华罗庚才保全性命。后来,在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下,华罗庚用五年的时间自学完成了高中和大学的全部数学课程,后来还成为了著名的数学家。
生而不养本身就是一件罪大恶极的事,你以为你给予了他们生命,但是他们得到的却是痛苦一生,如果可以选择,他不会选择活在这世上。生而养育是责任,也是本分,是世界上母性共同的情感,天上的飞鸟地上的走禽无不遵循着这个规律,可作为高级动物的人却反而无情丢弃自己怀胎十月的孩子。
诗人纪伯伦在《你的孩子》这首诗中写道“自己的儿女经由你生,与你相伴,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不要让孩子成为你的复制。你是生命之弓,孩子是生命之矢,幸福而谦卑地弯身吧。”
生而不养,无恩有罪;养而不教,害其一生。所以父母们给孩子多点关心,多点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