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里约奥运会过后,娱乐圈涌现了马龙,张继科等著名的体育明星。短短几天内,他们的粉丝量就上涨到了几百多万。甚至有的粉丝为了亲眼见到自己的偶像不远万里乘坐飞机来到他们居住的小区外围堵,给这些体育明星的正常生活训炼造成了不少困扰。许多专家教授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粉丝问题又一次引起了社会上的种种热议。那么,“粉丝”追星这种行为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粉丝,是英语"fans"的谐音,多用来指代热衷于某一事物或人物的人,也可以理解为追星族。粉丝文化则是指一个个体或者群体由于对自己内心虚拟的对象或者是现实存在的一个对象的崇拜和追捧的心理造成的文化消费,并由此生发的为了自己喜爱的对象过度消费和付出无偿劳动时间的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传媒以及社会文化现象的总和。它是依附于大众文化滋生的一种文化形式。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发达的社会中,上至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下至八、九的小孩子,都对粉丝文化有所了解,甚至有的还是粉丝中的一员。我认为追星的行为本身并没有错,它只是人们追求美好事物的一种表现。因为追星而成功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詹姆斯因为崇拜林丹而苦练球技,终于成为了NBA骑士队的当家球星;克林顿因为崇拜肯尼迪而坚持奋斗,终于成为了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贝克勒因为崇拜格布雷希拉西耶而刻苦锻炼,终于成为了雅典奥运会金牌获得者……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说明了偶像的力量,由此可见,适度追星对广大粉丝的成长与进步甚至会产生促进的作用。
追星者往往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偶像组成粉丝团,他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互不相识却又亲如一家,彼此并肩作战,配合默契。俗语有言: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无数个粉丝的力量,才将一个明星推上了璀璨的王座。粉丝们也从这一过程中收获了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据美国一社会学家调查,追星者在婚姻中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这从选秀明星的星路上就可见一斑,当粉丝们喜欢上选秀明星,对方不过是一个某方面有长处的普通人,无名无利。他们却对他不离不弃,无论他事业遭受怎样的滑铁卢都患难与共,与他一起成长和成功,即使最后他依然没有成为甚么大明星,他们也还是不变初心。我想这是因为粉丝在追星的路上感受到了忠诚的真谛。
当然,不是所有的粉丝都能从追星的行为中变得成熟。有的追星者崇拜偶像时,只崇拜偶像的名誉和地位,而不崇拜他们的真正实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种粉丝只看见了明星成功后耀眼的光环,却不知在光环的背后,明星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也因为这个,他们对偶像的崇拜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因此就有了花几千元买一张门票;卖血买票;抢别人的手机投短信票;为了能够见到偶像一面,在外流浪一个星期等丧失理智等行为的产生,此前中国“追星”史上最负悲剧性色彩的事件——杨丽娟父亲之死的发生就是对这类人最大的警告。追星,追星,追的只是自己的心罢了,如果弄到了家破人亡的地步,它也就不再是单纯的追星了。
总而言之,粉丝文化需要我们辩证的看待,不可一味的否定,也不可一味的赞同。真正的粉丝应当学会理性的追星,而非一味的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