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印象最深的声音
孙逸民
乡下的土路边传来鹅沙哑的叫声,屋后的猪圈里,满身是泥的猪哼哼着;鸟落在屋顶上叫唤,与蝉鸣交织一曲交响乐,宛如叮叮咚咚的小溪。
还有依稀的读书声,那是几十米外的学校。头顶总有嗡嗡的声响,人在其中总会多几个包。山坡下的河边,大妈、奶奶们边唱着民歌,边搓着衣裤,“啊——”哗啦哗啦……”。木屋里的爷爷正在“吓唬”孙子:“……那蛇妖啊,能晓得人滴名字,人一应,那蛇晚上就会跑出来恰他滴肉……”。孙子一吓,大哭起来,却听见“啪嗒”一声,似乎是被门槛绊倒了——哭声更猛烈了。洗衣的妈妈赶回来,布鞋踏在石板路上,发出沉闷的叫声。然后是一阵安慰:“乖乖不哭,乖乖不哭……”
农村朴素的声音,交织成朴实的合唱,像山涧滴水,像河流淌淌,像没有人涉足的自然。
篇二:印象最深的声音
彭帅涵
宁静的夜晚,即将进入梦乡时,欲睡的耳边忽然传来“嗡嗡”的声音,几乎不做思考,顺手“啪”的一声给了自己一个巴掌,脸上火辣辣的疼,手上却无一丝血迹,可恶,是蚊子!它曾吸过我多少血呀。这时嗡嗡的声音停了,皮肤立刻传来一阵骚痒。“啪”!蚊子又嗡嗡的飞走啦。虽然它的声音很小,可在夏夜却如此清晰。它好像在戏弄我,“嗡嗡”声忽远忽近,忽上忽下,飘忽不定。有时从右耳划过,有时从左耳掠过,有时忽而消失。像有人在窃窃私语,又像飞机在轰鸣;像风吹树叶,又像浪拍岩石。像扫弦时的快与频繁,像鼓点的有节奏感。虽然蚊鸣不像百灵那样动听,不像蝉鸣那样欢快,但有着独特的味道,因为于我而言它预示着,一个繁茂、富有活力的季节——夏天的到来。
篇三:印象最深的声音
郑嘉轩
站在路旁,任凭风吟,时而安静平和,时而厉风涌涌。
踏遍每一寸土地,丈量每一寸风景,落于地上的枯叶因风而起,都有曾遇见,与其在城市里匆忙行走,倒不如在小巷里看地上散落的叶片,寻求一份宁静。风吹在叶片上沙沙作响,是极模糊而又极清晰的,极沙哑而又极温柔的。好比陈旧的织布机沙沙作响,好比婉转悠然的山中小曲,好比古道的笛声,又好比一只巨手慈祥地安抚着天空。一片清风,一巷的清脆声。
春天的柔风渐散,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季,夏日的窃语,你可曾听过?夏日的风即将降临。
午后的宁静,这使往昔热闹的街市略缺少人烟,任凭夏风在街道上与落叶共舞,热情而不失优雅。我要把这些画面烙印在记忆之中,再心满意足地离去。
一幕幕,与过去的时间线所重合。我,想起了曾经的自我被“现在”与“未来”所取代。
莫名,对这落叶多了一丝怜悯——是风,时间掠过的声音。
风,停了好一阵子了。
那落叶也在最后的风之声中走向消亡……
篇四:印象最深的声音
罗诗雯
走进黄果树大瀑布景区,水流的冲击声便从远处飘来。向前行进,来到瀑布前,水雾像给高大的瀑布披上了一层轻盈的薄纱,湿润了空气。百米的落差使得翠绿的青山盖上了一层雪白的绸缎。绿色的枝条攀住环绕在四周的群山。一座木桥连通了山的南北两侧,桥下便是湍急的河流。
瀑布的水声,极响亮又是极微弱的,极雄伟又是极细腻的。像草原上的阵阵马蹄声,像风儿在山林间轻盈的刮过,像发怒的雨神在嘶吼,像大自然在演奏着水的乐章。
四处都是水,行人们披着各式各样的雨衣,沉醉在这景色之中,没有过分的喧闹,只有水的独奏。弯下腰来,轻抚着卷卷激流,凉丝丝的水浸润着手掌,这是大自然的杰作。
篇五:印象最深的声音
刘梓欣
我静静的坐在那里,观雨,听雨,思考雨。看到窗外雨丝如毛毡般细腻,如花针般斜织着,仿佛被挠着痒痒般的心也觉得舒畅与喜悦。忽而,雨势又变着模样,让人无法预测,耳朵里也有不可捉摸的声响,这声音时慢时快,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弹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起鹘落;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凤鸣鹤唳阅芳华;有时如书生意气怅寥廓;有时如风华学子问苍穹,不禁让我神驰千里,心旷神怡。那是一场难忘的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少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憎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篇六:印象最深的声音
黄容
我迈着轻盈的步伐,在草原上奔跑着。风追逐着艳丽的花瓣,在我的身旁嬉戏,忽而窜进了我的耳朵,淘气又天真:像小鹿在森林中跳跃时清脆的踏地声,像孩子们在草地上滚做一团的窸窣声,又像飞鸟在空谷中的欢叫声。我张开双臂,风绕着我,兜了个圈,卷起一片翠绿,随即落下,那落地如无数蝴蝶的振翅声柔和却清晰。突然之间,风又打了个趔趄,掠过树梢,只听“唰唰唰”,那么欢快,那么高亢,活脱脱一个杂技演员在高空、在钢丝、在平地上翻腾的声音。我仰着脸,任风在脸颊抚摸:风很温柔,像水波一样在我脸上亲吻着。一点点凉,一点点暖,浸泡着我的皮肤。我深吸一口气,芬芳的花香混合着些青草和泥土的气息进入鼻腔,我闭上眼聆听着来自春天的声音,愉悦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