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一剂良药,治愈我的无知和愚昧。书,是一位良师,指引我前行的方向。书,伴我一路成长。
上学前,我是没有什么书读的。夏天的夜晚,一家人坐在门口场地上,点燃“蚊烟”,奶奶开始给我和妹妹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我抬头看着月亮,隐隐约约地看到了月宫里的嫦娥,砍树的吴刚。我最喜欢夏天刚刚到来时,妈妈会把衣橱里的衣服统统取出来,摊在“竹帘”上,初夏的太阳,很暖,不热。我趴在那些衣服上,闻着樟脑丸配合的阳光味,奶奶又开始讲故事了,她讲了田螺姑娘,还讲了什么,我已经记不清,只记得那种感觉真舒服。
上小学了,学校里是没有图书馆的,家里更是没有书橱的。但是爸妈从没有让我感受到生活的拮据,记得那是三年级,我去岔河小学参加数学竞赛,妈妈塞给我十块钱,让我买零食吃。我高兴极了,高兴得竞赛时都没心思,最终没有获得奖项。比赛一结束,我就直奔新华书店,买了两本书,如今我只记得一本书的名字《美女蛇》,类似于《白蛇传》的故事,从那时起,我知道了心善是受所有人喜欢、尊敬的,即使它是动物,不是人。
上中学了,学习虽没有现在孩子的紧张,但是也是没有时间看闲书的。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骑车去离家30分钟自行车车程的石港,那里有一个书店,叫科教书店,我每年都会买厚厚的参考书,和《课课通》差不多,在老师讲新课之前,我先学一遍,把书上写满老师可能会提问的“重点”。凭着这份“先学”,语文一直是我名列前茅的科目。
17岁时,离家去了海门师范,语言不通,饭菜也吃不惯,漫天满地的孤独感包围我。每逢同学打电话回家,我都不敢,我怕一听到妈妈的声音,就要掉下眼泪。每天的自修,我都去阅览室,一直到关门熄灯才离开。那里有很多书,我最喜欢读《青年文摘》《意林》,那些或长或短的文字,驱散了我心中的茫茫孤寂,那些美文,让我恨不得整篇都摘抄下来,也不知哪来的勇气,我还开了后门,托学姐介绍我去了“广播台”,去了广播台,我就有“权利”把那些美文透过电波,让整个校园都听到。真好啊!那份青春的读书日子。
如今,我开始读教育教学的书,为了和“小顽皮”们和谐相处,我读《班主任兵法》,生了一个顽皮的儿子,我读《非暴力沟通》,其中,我最喜欢的书是《刻意练习》,它让我知道所谓的天才,绝对少不了反复地努力训练。人到中年,心思逐渐清明,我喜欢上了《学而》《庄子》……
读书,是最公平的捷径,现在,《平凡的世界》正在耳畔播放……读书吧,每一个普通的孩子,读书,让你从平凡的世界里充盈你孤寂的心灵,独立和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