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曾说:“人生如戏”。生活像一台戏,我们全在上面;历史像一条河,我们都在里面。
朱光潜先生曾提出两种人生观:“观戏”与“演戏”。它们看上去是两种相互对立的角色,但我却并不同意这种主张,更不赞许所谓“观戏人生”的智慧。
要辩驳观点,首先必须分析它,这二者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我认为“观戏人生”是一种过分追求所谓智慧,进而忘却根本脱离实际的虚无主义。马克思有言:“哲学源于人们对生活的追问与思考。”而只观戏人生,不愿“入戏”,又怎么能提出真正有益、贴合实际的问题呢?这种学问是浮于表面的,此为其一。
人们常说“未知全貌,不予置评”,而观戏人生正是一种不实事求事而妄加评论的的傲慢,不曾切实地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此为其二。
最后,观戏人高高在上地逃避责任,意图抽身事外,但自己又何尝未曾扮演“看客”的角色呢?汝于湖边看月,吾立桥头识君。你在看别人,谁又在看你?此为其三。
人若游鱼,在水波中笑游鳞。但水里的鱼,又怎么能做真正垂钓的观众?经济学有一句话,“人无法赚到观念以外的钱”。同理,人只可做观念之内的看客,而在观念之中,便处人生之内,又怎算“看客”?因此,以我所见,“观戏人生”实为一种无知之傲慢。
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时代的舞台中,我们俱是演员,我们当以此为荣。疫情汹涌,我们成为前线战士,或为压阵之兵,又或许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人,但当戴上口罩的那一刻,我们便不再逃避,成为时代主角。从“观戏”到“演戏”,不是一种转变,而是一次蜕变。
戏有大角,亦备小物。大人物是万千小人物之光,而小人物亦是大人物之基。我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于一维运动,二维发声,三维屹立,评论尽可交付于第四维度——时间。前人演后人戏,后人读前人之书。当下我们皆做台前幕后的大丈夫,此后谁不是剧里书中的演戏人?
身在洪流里,当为天下先。我们不能逃避,哪怕以蝼蚁之姿,我们该去担当,哪怕是山崩于前。做创业者,便埋头苦干,实干兴邦;为读书人,便以笔作武,书尽华章。
也许我们只是水中的一尾鱼,不可左右河流的方向,可每当我们一摆尾,便也有水流因我而动。这非是渺小,这正是伟大,这是垂钓者不能触碰、而又赞叹不已的力量与格局。
幸是一尾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