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走在家外几条小街上,抬头望向星空,月亮如一轮圆盘挂在星河上,她黄的幽深,黄的唯美。丝丝飞云挂在她的身上,黄里透着白,这不免人让我的思绪想到家乡的美食——海蛎饼。
小时候,小区楼下的杂货店前有个卖海蛎饼的小摊,现炸现卖。那时,附近的小孩都时常围在小摊旁看的口水直流,小摊前是车水马龙的马路,许是香味太冲,没过几分钟,都会有车辆弯道而来,吃两个海蛎饼再离开。
那海蛎浆是在前一天晚上做好的,足足用装了两大桶。那摊主阿婆一手持着模具,一手捞浆,放肉,放两三只海蛎。瘦肉红而纹理明了,实实在在的一大块瘦肉,而不像现在的少之又少的肥肉。海蛎肥而清鲜,放料也不含糊,要是老顾客或街坊邻居来,还会给我们放个蛋,配料放好后再糊上一层浆,放入沸腾的油水中,只听“滋啦——滋啦”的响声,这时小孩们东躲西藏,生怕被油水溅着。但一会儿,油水恢复平静,小孩们又围过来。阿姨用一双比当时我的手臂还要长的筷子将油中的海蛎饼逐个翻身,只看见白如银盘的饼瞬间变成黄艳的太阳,可谓是“掌中月翻日”。在黄色的海蛎浆中隐约蹦哒着油汁,再翻滚几次,海蛎饼就可以夹起来放到漏网中。海蛎饼捧在手中足足比我当时的一个手大,捏了捏,加料多厚度也足,一元一个,物美价廉。咬一口,又香又脆,若蘸点酱油醋,风味更佳。
现在那个杂货店没有关,小摊却不做了,问母亲为什么?母亲答到:“那个阿姨年迈,无法早起晚归来赚这份钱了。”阿姨年迈了,我们也长大了。街坊邻居,至今谈起海蛎饼都会想到杂货店前的小摊,语气中是难掩的回忆。我现在吃海蛎饼的次数越来越少,吃其他的海蛎饼甚至是拱桥头的海蛎饼都觉得口嚼炬蜡。
再也没吃到幼时那么好吃的海蛎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