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认为林黛玉过于自命清高的错觉?
你是否有过厌恶林黛玉矫情的神态?
且慢,让我们来细品这位“堪怜咏絮才”。
这一美称源于才女谢道韫。曹雪芹如此作比,其实是想告诉我们:林黛玉也是一位玲珑出色、赋予文采与诗意的少女。初入贾府,黛玉可以说是走得步步惊心。一开始,她就被别人当作是表达对贾敏逝世的哀痛之情的道具,这一点先不谈。拜见两位舅母,其实也充满危机。拜见大舅母邢夫人时,邢夫人偏“苦留吃过晚饭去”。林黛玉初来乍到,自是不懂贾府规矩,但邢夫人却深知。而她此时留黛玉吃饭,或是客套,或是下陷阱。对于一位只有六七岁的女孩来说,如此些礼节中,其实暗藏杀机。幸亏黛玉“借力打力”,极得体地回绝了。拜见大舅母这一幕,以邢夫人的一笑收场。
和二舅妈王夫人相比,大舅妈邢夫人简直就是“小儿科”了。
苦苦干坐一阵见到王夫人,王夫人“不经意间”设下一套:让黛玉坐她二舅贾政的位置。一方面是摆谱,摆谱后又极度谦卑,要让林黛玉坐上首之位,这不是想害得林黛玉不知礼数没有教养吗?黛玉去见王夫人,王夫人共设了三关:第一关摆谱,看黛玉沉不沉得住气;第二关让老嬷嬷安排黛玉炕上坐,若是坐了,老嬷嬷们茶余饭后就有笑料可谈了;第三关亲请黛玉坐贾政之位,坐了,就更成天大的笑话了——堂堂贾府乘龙快婿前科探花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贾府第一千金贾敏之女,极端没有家教,如何类比贾母“嫡亲的孙女”?
难怪黛玉后来在《葬花吟》中写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样血淋淋的话来。这不是敏感,不是多疑,不是矫情,而是血泪之笔。大观园里爱她的也罢,恨她的也罢,疼她的也罢,厌她的也罢,一切流言蜚语,黛玉必须凭借自己柔弱的身躯,将它们一肩扛起。
宝钗派的婆子给黛玉送燕窝的一番对话,也是全书极大的看点。
黛玉接待婆子,“命他外头坐了吃茶”。这种气派,在贾母那里依稀见到影子。想是骨肉里传了来,很有些大家闺秀的气派。这,是矜持。
论起黛玉对宝钗关怀的感念,是真真切切感动到了心里的。可即使是如此深情,在婆子面前却也只化作“费心”二字。如此既不婆婆妈妈,又十分得体,还保持了身份。这,是尊严。
对话中也不难看出,婆子是要赶场的,黛玉索性命人给他几百钱,显得极体贴周到,无一丝小家子气。这,是慷慨。
综上所述,是可见黛玉的贵族气派了。
若说体质,大观园众姊妹里黛玉是最弱的了。但我却从曹雪芹的笔下读出了强大,这种强大,是宝钗、妙玉、湘云、宝琴所不及的。黛玉的强大,更加神圣而不可侵犯。如此冰雪聪慧的少女,却还是逃不过封建礼教的魔爪,终被封建社会的伤风败俗扼死。黛玉仰卧在床,唇色发白,气息已断。聪慧慎重了一辈子的黛玉啊,却在咽气的那一刻,神色苍白无力。
如此一位天才女子香消玉殒,怎不让人吟咏叹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