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是两个人的事,一个人是争吵不起来的”苏格拉底曾这样说过。生活中难免有分歧,定然伤和气,自古以来,争论便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声音。
疫情肆虐的当下,闹得人惶恐不安,议论纷纷。许多医护人员奔赴第一线,许多家庭经历着与亲人的分离。提到分离,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网上一对母子之间的争吵:
大年三十晚上,收拾好行李的妈妈走了过来,身后拖着一只行李箱,滑轮发出与地面磨擦的声音……
“妈妈,你要去哪?”一声稚嫩的孩童声从门角传来,年仅6岁的小男孩赤着脚站在门口,眼里一无所知的目光,懈怠了几秒就只剩下恐慌。
母亲似乎被他吓了一跳,随即反应过来走到男孩身边摸了摸他的头,温柔地低语:"妈妈要去武汉救人,他们得了很严重的病,需要妈妈去救治……”
男孩听完像受了极大的刺激,目光暗淡下来,小脸儿急得通红,双手紧紧地抓着母亲的衣摆。
“不!我不要!你又要出去,你又要出去……我怎么办?”男孩高声地叫喊着,抓住母亲衣摆的那双手丝毫不敢放开,仿佛一松手妈妈就会消失不见。
孩子的内心是脆弱的,看到妈妈拖着行李箱自然能猜到母亲要出门。没有妈妈的世界,会只剩自己孤零零的,这些又如何让他不恐慌?
男孩喘着气,眼泪无力地在眼眶里打转。
许久,母亲松了一口气,似是做出了什么重大的决定。红了眼睛,沙哑地说:“妈妈是医生,必须去救人,你听话好好――”
“好好”两字后面的“待在家里“还未说出口,就被一段尖锐的声音截止了。
“不!我不!凭什么?!他们生病就生病了,你干嘛要救他们?”男孩撕心裂肺地高声哭喊,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蜂拥而现,满脸的泪水和鼻涕混合着狼狈极了。
“妈妈,你不要救他们,呜……,你不要去武汉,呜……呜呜……”小男孩哭的泪如雨下,肩膀一耸一耸,不停地抽噎着哀求着。
另一边,红了眼,流了泪。一滴滴滚热的眼泪从她脸颊上滑下,像清晨凝聚在绿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
似是再也忍不住了,她对着自己的儿子尖厉地破口大骂:“我干吗?他们是病人,我是医生!”
男孩似是没想到妈妈会这样对他说话,愣了一愣,哭得更凶了。
“我不管!他们生病让别人来治!我不管!我要妈妈!呜……呜……我要妈妈――”男孩依然争执着。
哭声伴着叫喊声,喋喋不休地从房间里传来……
脑海中浮现着这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的情景,我又不由得联想到:熙熙攘攘的菜市场,顾客会因为几毛钱的菜钱与老板斤斤计较;温馨幸福的家庭,父母会因为孩子的成绩与孩子争执不休;书声琅琅的校园,同学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与老师大吵大闹。
然而,唯独这对母子的争吵,却让人有一种复杂心情。
深明大义是大人的选择,小孩子只知道妈妈是自己的全部。“我要妈妈”是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虽然他明白这样其实无济于事。世界很大,但他只有妈妈。妈妈即将涉险,他便不想再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