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的一天,带着咸味的海风染红枫林,中山公园的菊花用细长的花瓣卷出秋的清爽,雪白的海浪荡漾孩童一串一串的笑。青岛一所医院的产房里传来婴儿清脆的啼哭,窗外候鸟的影子落入她清澈的眸中,映出她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印象。
童年时,故乡的记忆是一望无际的海洋。悠长的螺号吹出一股一股沁凉的晨雾,冰冷的海水没过脚踝,浪花纠缠着苍老的石阶哧哧地笑。潮水退去,沙滩上的小洞咕嘟咕嘟地冒泡,可怜的小鱼无力地在水坑里甩着尾巴,阳光如碎汞般洒在它的身上。小孩站在父亲旁期待地向水桶里张望,不知今天晚饭里的鱼会有几条。夕阳醉醺醺地在海平面上探出半个头,石老人的影子被拉得又细又长。
长大一些,故乡的记忆是餐桌上五花八门的海鲜。前天是虾虎,昨天是扇贝,今天是蛤蜊,明天是海螺……大海慷慨的给予似乎无穷无尽。那股咸咸的腥味,是家乡的味道。
上了小学,故乡的记忆是每周回姥姥家必去的中山公园。春天有似云若霞的樱花点缀大道,夏天有小西湖的荷花濯清涟而不妖,秋天有万紫千红的菊花竞相开放,冬天有葱葱郁郁的松柏傲雪凌霜。日月如梭,四季变换,中山公园的繁花却在我的记忆里永开不败。
进入初中,故乡的记忆变成了夜晚的五四广场上色彩流转的灯光秀,是金碧辉煌的上合峰会会场,是风驰电掣的青岛地铁,是雄伟壮观的跨海大桥……
十三年,小青岛的人与事也在我深情的目光中变幻着。记忆里五金店的老板娘把矿泉水瓶子扎几个眼,送给顽皮的孩子们作呲水枪玩;门前那棵大槐树下,有一群摇着蒲扇下棋的爷爷们;在弹珠机前围着的一群小孩,叽叽喳喳地闹着……如今高楼大厦代替了那摇摇欲坠的老房子,人山人海的商业街从拆迁的废墟上拔地而起,一个繁华、现代、高速度的大城市日益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只是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有一扇开着的小门,像一个简朴的画框,嵌着那清脆的螺号、那带着腥味的海风和一个青岛女孩十三年绵绵的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