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雅舍书房,氤氲着翰墨的香。宣纸白,狼毫长,楷体字,一行行,在笔尖流淌。蓦然回首起第一节书法课,心中依旧欢喜。
自从我记事起,爷爷便每日每夜地坐在书房中,在一张张报纸上练习毛笔字。就在没有好笔好纸的情况下,爷爷写了四十多年的书法。
一日,我悄声走进爷爷的书房,便看到爷爷端正地坐在书桌前练字。毛笔在他的手中自如地舞蹈,那一个个圆润有力的字,一点一点出自爷爷的手。
爷爷目不转睛的盯着笔尖,目光坚毅,见我走来,便温和下来,招呼我过去。我小心翼翼地坐在木椅上,装腔作势地摆出爷爷的模样,心中自信无比,手握起笔,便潇洒地摆弄起来。可万万没想到,我一手写下的字竟如粗枝大叶,僵硬地躺在纸上,毫无生机。我下意识放松,却又颤抖个不停,写出的字如群蛇窜动。我顿时没了耐心,爷爷却在一旁津津有味地笑着。
他走上前,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再次拿起笔,边写嘴上边说:“书法是门细活,不得用力过猛,也不可虚无规章,就像生活一样。“我正思索这话的用意,一个方方正正的“静”字便呈现在纸上。我惊叹不已,跃跃欲试,便摆脱了爷爷的帮助,独自练习。
写了许多的“静“,忽然发现,“静”的“青”与“争”被我分隔开来。爷爷看到这一幕忽然笑道,说:“这‘静’分开不就是“青”和“争”吗?‘青’少年应该敢于‘争’锋,不负韶华,这也正是这字的妙处所在了啊!”
原来书法不仅仅是字,更是生而为人的精神追求和涵养品格。这节意义深大的书法课,成为了我一生的教诲。每当我手握起笔,便不禁地严肃起来,时而回想起爷爷教我写“静”时的场景,心中便变得平静且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