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

2021-09-08 02:11:00
老屋作文1000字

婺源的老屋是我童年的寓所。

老屋背倚青山,衬着一条小山溪,山木浓绿,倒映在玻璃般平滑的溪面上。斑驳的石墙,清黛色的瓦砖,悠然地为这小山村绘上一笔。

小时候,老屋门前有棵老杏树,斜着攀附在墙边。初春,米粒大的青杏儿便为孩子们所争抢,鸟也趁机吃个饱儿。但我们常常会被酸得叫苦连连。

午间炊食,旧式的大锅下熊熊燃烧着火焰。我顽皮,投进一块干柴,“嗞啦”,火苗瞬间爬上干柴,满炉子火光渐渐吞噬了干柴。我便赶紧跑出去瞧,那浓烟滚滚向上,一古脑儿地奔向空中。婺源人家的老屋总是将烟囱斜插的白墙上,凿个炊管粗细的洞,将烟囟安上去,吸走厨房的炊烟,排放到屋外的空中。白墙不免受它"熏陶",久而久之,渐渐变成了浅浅的灰色。远远瞧去,好像房子周围蒙了一层细细的炊烟,伴着这绿水青山,小屋更显清幽了。

遇上重大节日,整个家族的人都聚在一起。我们小孩子在屋里玩百玩不厌的"抓人"游戏。一个人"抓",其他人躲。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但让我们玩得不亦乐乎。姐姐常常藏进旧衣柜,旧衣柜和老屋同岁,敞大的样式足足可以容下四五个人。妹妹爱藏在大床底,床颜色暗沉,与地板同色。妹妹穿鲜亮的衣服,总是第一个被抓到。我则藏身于大柜子与衣柜间的小角落。因为大柜子和衣柜尺寸不相称,之间总别扭地腾了一小块地。我换上深棕外套,蜷缩在角落,四周的颜色与我融为一体。我的小心机让我总是那个最后被抓到的。

大人们围着一个大火盆坐着。里面满是刚铲出的炭火,正炽热地发出耀眼的红光。搭上个铁架子,火苗不时从缝隙中窜出来,挑逗着我们。我们便挖来老屋后种的红薯,专挑个大皮薄的埋进炭火中,等到阵阵香味飘起,便迫不及待地刨开,用铁铲小心翼翼地铲出。不多的红薯被我们几个小孩一抢而尽,红薯果肉软糯香甜如蜂蜜一般,吃起来爽极了。每个冬天,火盆和红薯成了我的最爱。

老屋最美的装饰,莫过于远近闻名的晒秋了。九月初,外婆便拿出几个大竹匾,圆形的竹匾被我们推到老屋后面的大阳台上,先放大竹匾,再用小一点的竹匾填上缝隙。外婆接着拿出几个大桶,里面装的是今年收成的农作物:辣椒、芥菜、黄瓜等。我们将这些事先处理好的辣椒均匀散放在大竹匾上,用小铲子铲匀。再把黄瓜铺在小竹匾上,也铺匀。芥菜则晾挂几天,等叶子变软才取下。黄瓜炒梅干菜,混着干椒爆炒,焦香四溢,黄瓜炒微脆,但又不失新鲜的汁水。梅干菜干巴巴的,但加上些老屋边的溪水,竟有些意外的清香。辣椒虽作辅料,但偶尔和梅干菜一起吃,也别有一番味道。让人称赞的竹匾上色彩缤纷的晒秋,饭桌上的特色农家菜,给这古朴的老屋平添了一丝俏皮,也添了一丝淡淡的乡愁。

很可惜,这座老屋在前年拆了。我家在原址上盖上了新楼。新楼的墙刷得白净如婴儿的肌肤,家具也从古朴深沉的红木家具换成了浅色家具,当初那个家人围坐取暖的火盆也被丢弃在尘灰满面的储物间。

新房子没有大阳台,装不下晒秋那份五彩缤纷的美,也没有黄瓜配梅干菜的韵味了。但我们依旧愉快地继续生活,适应着电火炉,适应着白色环境,适应着这里新的一切。

好像一切都变了,又好像一切都没变。一切依旧按照原来的轨迹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炊烟如约升起,飘起淡淡的愁,飘进了我童年的那个老屋。

《老屋作文10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