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条巷子里,住着一位外地移居过来的大姐姐,听街坊们说她是来养病的。我看啊,她倒不是过来养病的,而是来这儿过清闲生活的。
她平时就爱捣饬她院子里的花儿,她种的花小巧又漂亮。还经常给同巷子的小姑娘送上一两朵花,任我们挑选。有些小姑娘也因为她友善跑到她家里去玩儿,我也不例外,因为我看上了她书架上的书,她的书架跟别人的不太一样,其中有一格,放满了书信。她也似是懂得我,告诉我以后喜欢看书来她家看。我便毫不客气,一天又一天,从不缺席。她还爱在我们两个人看书前泡上一壶茶,等茶煮沸,我们便可以休息片刻。后来,她不陪我一块儿看书,她开始睡觉,我一个人坐在旁边看着。
我还记得去到她家里看的第一本书是《云边有个小卖部》。那时雨正停下,太阳慢悠悠的冒出头来,她躺在摇椅上,见我来了便招呼我坐下塞给我的。她说这是本好书,她特别喜欢王莺莺。我还没看于是听不明白,她示意我看自己的,不要理会她。我低下头,继续翻阅。一连看了两天我把它看完,好像稍微懂了一些她为什么喜欢王莺莺,又好像不太明白。我问她:“姐姐,你为什么那么喜欢种花啊?”她告诉我:“我外婆告诉我啊,今生种花,来世漂亮啊。”我问不出下一句,她又自顾自地讲,她说:“我父母离异,也由外婆养大,只是我跟刘十三不同,因为生病的是程霜不是刘十三。我想这本书是在写我,又不是在写我……”她又沉默了许久,开口说:“啊慈,我要走了,我要去到很远的地方。”我张开口,讲不出挽留的话来。我说:“好,什么时候走,我来送你。”她没说话,我扭头看她,她又睡着了。
隔天,我又到她家里来,院子里没有摇椅嘎吱嘎吱的声音,我推开门,进去的时候很安静很安静,我不太习惯,喊了两声,终是在院子里发现了几本书和一封信件。大致内容是她走了,有空就给我写信,如果有机会,还会回来。让我把这些书看完,给她读后感。我回头看了眼空荡荡的院子,抱着那些书回了家。
后来我确实收到了几封书信,寥寥几句,写了她的生活还好,不过没有在种花了,只是偶尔翻翻几本书。最后一封信在充满阳光的傍晚到达,以:阿慈,我不在写信了,我想睡觉了结尾。我拿着信,好像突然明白了刘十三没了外婆,也没有了程霜的感受。我又好像明白了她让我看这本书的原委。她不希望我为她的离开而感到难过。我看着天边那朵盛开的晚霞,它像极了姐姐院里原来种的红色小雏菊,高调的颜色,却低调绽放。远方吹来一阵风,它似乎掺杂着那天院子里茶的涩香,花的余香和那一本本被掀开的书绽放的时光。
不过啊,那一缕芳香,那一米阳光,那一声声嘎吱作响的摇椅,我再也见不到了。我想,我会在未来无数的日子里想起她,想起当时院子里的花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