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常常能够看到有关于大学生或者高中生轻生的报道?是什么让他们舍弃宝贵的生命?为什么没有人能够提前发现他们的意图并且阻止他们?
现在的社会对于心理疾病的接受度非常的低,这导致有些人甚至会认为去看心理咨询师就是自己有问题、不正常。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向亲近的人诉说了自己的情况,却被嘲笑矫情、玻璃心。于是他们有可能信以为真,也有可能开始强颜欢笑地隐藏真实想法,因为害怕继续被嘲笑。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只会放任心理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对于这种情况,我想说的是,请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考试可以有很多场,但是生命只有一条。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然而常有一些同学因为考试失利,挨了批评或者跟家长、老师、同学发生了矛盾而心灰意冷,甚至产生厌世、轻生的念头。人人都会犯错,在我看来,知错就改才是正确的做法。失败乃成功之母,每次的失利会让我们吸取教训,从而变得更好。对于某些人来说,则完全相反:失利会让他们失去信心,变得颓废。
除了主观因素,造成这种惨痛情况的客观条件也颇多。首先,有些老师不顾同学的意愿,当众公布分数。这会使成绩好的同学比之前更加自信,学习更加努力;而成绩差的同学则会抬不起头,相比之前更为自卑,对待学习则自暴自弃。紧接着,老师父母会批评责备他,周围的同学会嘲笑他。最后,他的压力越来越大,直到自己调节不过来时,便会做出偏激的行为。就比如这段时间常常在新闻或热搜里看到的 “大学生自杀”,“高中生跳楼身亡”等字眼,正是刚才提到的“偏激的行为”。
其次,父母过于看重分数,且不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行为,正是造成他们轻生的主要原因。孩子在考试失利后,父母老师不应该一味地批评,因为最痛苦的人其实正是他自己。出事前,他们不停地打击孩子;出事后,他们又会觉得年轻人没吃过苦,心理太脆弱。他们没有想过,长期处在高强度的压力下,必然会引起一些心理问题。一些心理承受能力不佳的学生,难以避免会出现焦虑、自卑等情绪,甚至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改变这错误的态度,学会鼓励他们才是正确的做法。与其说出“你考得真糟”,“看看某某分数多高”之类的语句伤害他们,不如使用“没事,下次努力”,“辛苦了,今晚带你吃大餐。”等暖心的句子来鼓励他们。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让大家不断向一个一直被认为很笨的女孩献殷勤,不断地称赞她的优点,不断地以欣赏的口吻赞美她。不久,奇迹竟然发生了,她一下子变得聪明了,而且出落得可爱动人。
学生、学校、家长都应该正视并重视“心理健康”,减少轻生悲剧的发生。而在这段不断有人因为疫情而死亡的艰难时间里,我认为活着的人恰恰应该更加努力地珍惜生命,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