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技艺传承的作文

2021-09-16 05:26:22
中华传统技艺传承的作文(精选11篇)

篇一:中华传统技艺传承的作文

煎饼果子

郭健飞

煎饼果子是一类广为人知的小吃,历史悠久,最初以源于天津。色香味美,十分好吃。它的外皮酥脆,内馅软绵。虽然它的制作过程很简单,但也需要足够的熟练与耐心。

今天上午,我和同学一起去小吃铺观察了煎饼果子的做法。我们点了两份,然后就各自聚精会神的观看了起来。制作煎饼果子的材料有和好的面糊,鸡蛋,配以面酱,葱花,火腿肠等自选材料作为佐料。只见老板先把锅烧热,倒入少许的油,用厨纸把油抹匀锅底。然后用大勺从桶里舀出一勺面糊,铺在铁锅上,用刮板以顺时针方向将面糊铺均匀,观饼面,隐隐约约能看见黑铁锅,但饼却无一处漏洞。接着他拿起一个鸡蛋,打碎后把蛋黄撒在面糊上,还是用刮板将蛋黄和蛋清均匀搅拌混合,再均匀铺在面糊上。这饼便从淡黄色变成深黄色了。接着拿起胡椒瓶往面糊上撒入一些胡椒。然后老板左右手各拿一个铲子将面糊翻了一面。在这烙好的一面上用刷子刷酱,酱的种类可以顾客随意挑选。师傅刷的那是我最喜爱的甜酱,把甜酱撒之后,这煎饼果子就变得更诱人了,因为已经能闻到一丝香味了。接着老板从一个盒子里拿出一些肉,撒在甜酱之上。然后抓起一撮葱花不紧不慢的也撒在面糊之上。这位师傅又拿出一个大油条,将它用手掰成两半,放在面糊上,我还要了一个火腿肠,最后师傅迅速拿起一把小刀,将煎饼果子十分均匀的切成两半,然后用小刀压平,分别装进一个袋子里,那刚做好的煎饼果子十分烫手,但那位师傅就像没感觉一样,直接用手拿起来,装进袋子里。就这样,一个煎饼果子就完成了。

看完之后,我觉得任何一样技艺都有它的不易之处,我们所尝到的可口的食物做起来却很不简单,所以说,我们应尊重它们,不能因为某种原因而歧视某种技艺或工作。

篇二:中华传统技艺传承的作文

红糖饼

赵俊凯

襄阳红糖饼,传统小吃,也称汤锅烙,有一个流传许久的习俗,过小年的时候,“拜灶王,吃糖锅烙”。家家户户准备一盏香油灯,放上一些水果和点心,祈求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来年风调雨顺。拜完灶王爷,全家聚集在一起,每人手里捧着刚烤好的热气腾腾、酥脆可口的红糖饼,一边聊着家长里短,一边时不时掰下一块香气四溢的红糖饼放进嘴里,这一年的甜蜜仿佛都在这个时候融在嘴里,流进心田,溢在脸上。

不仅吃糖饼讲究,做也是一门技艺。桌子上的物件很多,如刷了新油似的摆在面前。他拿出了一个面饼。如手心般大,手掌般厚。老板的动作很娴熟,做一个绝不超过1分钟,先简单的揉面,后是撒面粉,这最讲究的,前三个手指只轻轻捻起一点儿,轻轻的撒上去。那面粉像是水帘洞的水,丝毫不断,泛起波澜。看着少,却好似撒不完,只是一层若隐若现的纱布轻轻地躺面饼上,若隐若现,似盖上了一层飘渺的被子。他丝毫不慌,并不是特意想展示的。拿起了红糖,是如沙子般细腻,包法跟包包子差不多少。合完口后,才是擀面。这是非常重要的。为不让红糖出来。老板由内顺时针擀到外,擀面杖必须用好的实木。这样下去才会有力。他动作十分轻缓,让人感到放松,但我却听见桌子发出抖动的吱吱声,他好似在玩水班嬉戏。反复几次后,大致有了成形。得把面饼擀得更平。尤其是边缘,需得擀细腻了,如果凹凸不平,肯定会影响口感,面饼也鼓不起来。完后会连甩几次饼,才擦掉多余的面粉,慢慢好了,他用手一盖,又是一甩,准确的放在锅上烙,技艺好不好,全得看烙饼,锅上的两个红糖饼,相互抖动着。显得如此亲密,它俩盘旋着,仿佛要吞了对方,微风过处氤氲淡淡的清香,直到两边金黄,薄地能让人看见里面的红糖“翠色欲流”。

咬下一口,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十分酥脆。做红糖饼如同一块珍贵的和田玉,不得半点瑕疵,如果一步出现了问题,后面就是枉然,看着老板做法不婆婆妈妈,迅速熟练,又不失这食物的甘旨,我不禁想起了《卖油翁》中的“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篇三:中华传统技艺传承的作文

清晨的饼味

陶宇晨

一到清晨,走到任何一家早餐店,你都能看到煎饼的身影,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道早餐之一。

煎饼,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传统主食之一,相传发源于山东。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的煎饼店,叫“山东煎饼”的原因了。煎饼历史悠久,起源甚早,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食用煎饼需要较长时间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进食欲,促进面部神经运动,有益于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神经的健康,延缓衰老,是一道绝佳的保健食品。

我来到一家煎饼店,开始观察起老板是如何制作出这种美味又健康实惠的小吃。

只见他把已经调好的面糊端出来,放在煤气灶的旁边,拿出半瓶金晃晃的植物油,在锅内倒了一些,又用勺子挖出一勺面糊,倒入带把的平底锅内。他左手娴熟地端着平底锅,并缓慢又均匀的转动平底锅,使锅内面糊均匀地薄薄的流满锅底,接着将锅放置在开着小火的煤气灶上,让面糊在锅内炕一会,使其凝固成型。随后左手拿起锅边的小碗,右手轻快的拿起一枚鸡蛋,在碗沿上将鸡蛋磕出一道裂缝,然后移到小碗上面,轻轻一用劲就将鸡蛋打在碗中,接着拿起倒梯形的短锅铲挑起一点盐,放入鸡蛋液中,并在碗中快速搅拌,让盐在蛋液中快速融化,接着迅速倒在已经凝固的面糊饼上。放下碗端起锅,右手拿着锅铲挑起一点葱花撒在蛋液上面,并将饼上的葱花蛋液抹开,使其涂满整张饼,随后拿起锅旁边油壶,在饼边沿泞上少许使用油,接着用锅铲将饼快速翻个面,只听见“滋滋”的声音从锅内传出,站在一边的我这时闻到一股煎鸡蛋的香味,看到这色泽,不禁犯馋,口水都流出来了。他一手拿起盘子,一手拿着锅铲将已经熟透了的煎饼对折再对折后放入盘中,在煎饼旁边放上些咸菜,这一盘就是我们吃的成品了。你还可以再要求老板加一碗粥,别提多香了!

我坐在一旁的小桌上,吃着老板端来的煎饼,喝着甜甜的粥,心里满足极了。虽然被疫情封锁在家许久,出来却能吃到这香松的煎饼,感到即兴奋又满足。看着老板辛勤劳作的身影,看着人们满足的微笑,想着:原来让人满足竟然是如此简单!

篇四:中华传统技艺传承的作文

舞狮表演

刘馨怡

从春节到元宵灯节,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龙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是权力的象征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舞龙又称耍龙灯、龙灯舞。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在表演过程中,大家既激动,有心惊胆战的替他们担心,那些动作都非常的高难度需要练很久,还要有足够的胆子才敢上去!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舞狮起源于中国,每逢佳节都会遇见舞狮表演,舞狮表演的动作是非常高难度的,也非常的危险,让人看到心惊胆战,替他们担心着,看完了高难度的舞 ……此处隐藏3090个字……

炸臭豆腐

王襄雨

臭豆腐是一类广为人知的小吃,历史悠久,最初源于湖南长沙色香味美,十分好吃。豆腐的外皮十分酥脆,外焦里嫩。虽然它的制作过程不难,但是也要花上一份功夫。

今天下午,我和同学一起去了小吃街的长沙臭豆腐小吃店,去仔细观察了一番臭豆腐的做法,起初小吃店前没有什么人,我们俩看着锅里油滚滚的臭豆腐,以及大屏幕上的介绍,垂涎三尺。就耐不住性子的点了两份,只见工作人员立马拿起了长长的漏斗勺,小大油锅里倒了两碟臭豆腐,一倒入锅中,豆腐在锅里顽皮的像个孩子蹦蹦跳跳的。锅中的油还跟着它们打着节拍。工作人员拿着长长的漏斗勺,进行翻制,眼睛聚精会神的盯着锅中的豆腐。仔细的制作着,把握着油温,在一分钟后工作人员立马把豆腐盛出。交替给了旁边的另一位女阿姨,只见阿姨熟练地操作着。将香菜、辣椒、酸豆角、汤汁拿了出来。将豆腐用长筷子。从中间破开,将汤汁灌入。仔细的在每一块儿豆腐上,放入一点辣椒,和一点酸豆角。又熟练的将豆腐放入碗中,再加入一小碟香菜临入一点热油。站在工作台前就闻到了那臭豆腐和汤汁臭臭的味道,再仔细一闻香气扑鼻,真忍不住尝上一口。这时,工作阿姨将两碗臭豆腐分别递给了我们俩。这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豆腐就这样做好了。

我正准备离开时,看见工作阿姨满头的汗水,真是辛苦。在这炎热的夏天里,站在油锅前,为人们制作美食,真是不容易呀!看完这制作流程,我觉得,制作一样美食真是不易呀!虽然我们吃在口中认为它十分可口香甜。可谁也不知这背后那些制作美食的人们付出了多少。汗水。所以我们要珍惜美食,更不可以浪费,要知道粒粒皆辛苦。

篇九:中华传统技艺传承的作文

糖画

李智博

糖画,相信大家都听过,就是用糖做成的画,它就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仅用一个勺子一点糖稀就可以画出栩栩如生图案,拿在手上边吃边食用,就凭这一点大多数食物就做不到,所以它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

卖糖画的人身边总是会围满密密麻麻的人,他们都是被这奇妙艺术所吸引的。我也买过糖画并选择了最有可观性的画--龙,买糖的老爷爷听到后拿起工具就开始做,只见老爷爷以勺子为笔,以糖稀为墨,屏住呼吸把小勺微微一颠,糖浆便向那冰冷的大理石浇去,我在旁边看的入迷,看着那泛着光的糖浆,在阳光的照映下显得更晶莹剔透。

转眼一看,老爷爷始终没有停止屏住呼吸,又见他开始动胳膊,那动作十分轻柔,可那轻柔中又夹带着坚韧,胳膊的摇动速度时快时慢,他的手法十分娴熟,就像一个教官正在训练他的“士兵”。不过一会,“龙”已经快要画好了,可是我并没有因为这样而高兴,我的注意力全部在老爷爷身上,我看着他的眼睛,仿佛有一条完整的“龙”在他的眼睛里欢快的跳跃……

糖画终于要做好了,老爷爷似乎快速的运了一气将剩下的糖稀浇在大理石板上,我以为做完了,可没想到他从旁边拿出了一颗沾满糖浆的豆子粘在了“龙”的眼睛上,真不愧是画龙点睛。最后,老爷爷拿出一根细竹签放在了糖画的中央,等到糖稀完全干了,他便拿出铲子铲起糖画递到我手中,刚“出炉”还散着热气的糖画真的是栩栩如生,我将轻盈剔透的糖画拿在手中仔细的欣赏它半天都不愿意吃掉这件艺术品。

这是我第一次吃糖画也是最后一次,现在全国各地已经很少见到卖糖画的了,因为这个手工艺是从古时候传承下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继承者也越来越少,我多么想去学这门手艺,将这个中华民族的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篇十:中华传统技艺传承的作文

冒面

刘书言

牛肉面是襄阳的传统小吃,讲究味香,味厚,有回味。冒面也是一项技艺活。在襄阳早餐吃牛肉面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就像是生活必备品一样,要是隔个三五天不吃的话就好像缺了点啥,浑身不自在。所以襄阳的面馆更是遍布大街小巷,犄角旮旯,就说我家门口五十米远就有四家面馆一点也不夸张。

今天一大早我和妈妈就来到了一家牛肉面馆。“老板儿,两碗面多放豆芽!”“好嘞!”只见在我们面前有两口大锅,左边的锅里是沸腾的水,还在咕噜咕噜地泛着泡泡。另一口大锅里是老板熬好的汤汁,串出的香味直钻进我的鼻子。汤面上浮着一层红红的牛油,许多的干辣椒在油里来回的打转转,好像在说我真的很美味呦!

老板手里拿着一个笊篱,右手撮起一小撮面条丢进笊篱里,将笊篱连同面条一起放进开水中,接着又张开五指捞起一把豆芽覆盖在面条上面,只见他熟练的先在锅里转一圈,然后上下来回的抖动个四次,接着将手臂一扬,笊篱在空中划过一道小弧线,面条个豆芽就稳稳的落进了碗里,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手法十分的娴熟。接下来再将红红的的汤汁往上一浇,淋上一勺辣椒油,撒上点葱花,一碗美味的襄阳牛油面就出锅了。白面,红汤,绿葱花,色香味俱全,真是美味诱人呀!

有一档节目叫舌尖上的中国,不知大家都看过了吗?其中一期就是介绍了襄阳的牛肉面。别小看那简单的一转四抖,冒面的好坏可都在这功夫上。也别小看这小小的一碗面,它可是咱大襄阳的一名片!

篇十一:中华传统技艺传承的作文

变脸戏

余泽昊

变脸是戏剧中常见的一种表演形式,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演员通常只有一个人,他(她)在众目睽睽的舞台上戴着面具,趁观众不注意时快速地换上另一个面具,人们根本看不见他(她)变脸的动作。我就看了这样的一出变脸戏。

演员戴着一个黑白相间的面具走上台,欢快而激昂的音乐奏起,他一手握拳,一手张开,两臂伸开,俯视了一下周围的群众,便开始了表演。他先往左走了几步,又往右走了几步,转了个圈。我原以为他转圈了之后就换了一张脸,但并没有这么简单,他转完圈之后停顿了一下,一眨眼的时间他用手碰了一下面具,就换成了一张绿色的脸。又转了两个圈之后,他点了一下头,就变成了一张孙悟空的脸,用千里眼眺望了一会儿后,他就用上了道具––––一把扇子。我以前也看过变脸戏,拿扇子的人一般都会把扇子放在面前一下,然后把扇子拿开就变成了另一张脸,但是我又错了。他拿着扇子扇了几下,又是张开又是和上,然后摇了一下头,变成了一张女人的脸。用扇子又扇了几下,便把扇子藏了起来,用手摸了一下面具,就变成了蓝色的脸。这时我想起了一首戏曲: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简直是美不胜收啊。

接下来就是我认为最有特色的了。他走下台来,让观众用手指点他的面具,观众用手指点的时候,他轻轻点了一下头,变从蓝色的脸变成了黄色的脸。哇!他能在这么快的时间内换成另一张脸,这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他一定努力练习了很久。像刚才那样,他又换成了一张红色的脸,便回到了台上。回到台上后,他竟然从口中吐出了火焰,随后便在摇一下头的时间里把面具摘掉,向观众深深鞠了个躬。音乐停止,他也慢慢的走下了台。

他的表演使我深有感触,其实戏曲也有许多优点,但现在的人们都不怎么去看戏了,而是追求那些明星们,他们唱一首歌就有成千上万的观众捧场。而传统戏剧演员苦苦练习,却没有多少观众愿意看,而且大多数都是老年人。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戏曲,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它们得以传承。

《中华传统技艺传承的作文(精选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我的闺蜜们作文 下一篇:悄然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