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人性>人工

2021-09-16 12:52:34
人工>智能,人性>人工作文1000字

在反乌托邦电影《她》中,其所描绘的是人工智能盛行的未来图景;其中有这样一段独白——“现在,任何一段感情都可以被抽象成一栏程序,爱情是这样,亲情也是这样。”的确,在如今这个被数字化了的时代,不论亲情、爱情,甚至是人们的思考方式,全都被悲哀地单调化、概念化、机械化。不知何时,人工的智能,心猿意马,发展成智能的“人工”。

诚然如此,但“数字化”错了吗?我看答案是否定的。“数字化”的时代格局并没有错;甚至倘若将时间向后延后千年,未来的史学家想必会像用“工业化”标榜十八、十九世纪的西欧那般,用“数字化”来称誉我们这个时代。因为,这都是作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等科技产物是文明繁衍的直观体现,也逐渐成为社会必要的物质需求。——错的不是“数字化”本身,而是我们面对其所该有的态度;而对待一件事物的态度,就往往决定了我们主观的思考方式。换而言之,看待“数字化”这码事,可能我们原本的思考方式,就早已发生了偏颇。

世界可以被“数字化”,但人的思维不能;社会可以也需要依循编码一般的运行步骤:形而上学,毕恭毕正;可是我们思考的回路,就必须有血有肉——不止是价值观、同情心,还有支撑这两者背后的人性。那是对生的喜悦和死的敬畏,是对生活原有的敬意,是像英国风流才子王尔德一样直率地高呼:“——上帝!我不要生存,我要生活!”

确实,计算机的诞生,一直到由无论怎样发达的科技的挖掘,都永远无法将人的人性拷贝下来。法国哲人帕斯卡一言旷古烁今:“人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有思想的苇草,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人类发自本源的思考,与人之初的本性,从而造就了优越于冰冷冷机器的两大条件;可我们不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竟反而弱化了它们使至让机器予以我们以制裁。电商业巨头马云有言:“人类发明汽车,但这并不影响人们赛跑。”——是啊,因为有了汽车,人们也惰于双脚的赛跑了。不是么?

荀子曾云:“天行有道,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想必这所谓的“道”中,亘古以来,除了自然固有的运行规律以外,更是人类对其呕心沥血的归纳总结与思考。——大数据时代的盛行,科技文明的渗透,让千年来的“自然之道”更加理性和清晰;但我们就徒然抱着顺从“数据”的态度,放弃主观上的创造性——人类的尊严何有立足之地呢?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哲人张载倾付一生对读书人读书目的的思考;“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民国文豪鲁迅沉重、带着血丝的提笔——这些都是人类思想意识的斗争和喝彩,是永垂不朽的价值观与悲天悯人的同情心——所有的所有,岂能由三两叠程序说明了得的?人性本来就是大于人工的存在,是我们对它刻意缩小了。

想象未来吧,人工智能的土地兴许很广袤、铅色的高楼里也未尝不潜藏着开启又一个时代的可能性;只不过失去了思想主动权的人类,会时不时在数据库的高速运行中回想起一两段往昔的片刻画面;生活的本质很充裕,时间很拥挤;但倘若失去了思想,我们只是活了几十年的庞大躯体,灵魂却像是一只稊米般的蜉蝣,在里面碌碌无为地飞动许久。

“数字化的时代”与“人性化的个人”两者密不可分又根本对立,这不成问题。但是,如果丧失价值观、同情心与人与生具来的思考能力,我们只会成为科技时代下附庸的附庸。我们仅仅存在。

到那时,真是可悲又可叹了。

《人工>智能,人性>人工作文10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