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妈妈我不要在这儿画画。”我带着既陌生又害怕的心情哭诉道。“宝贝,画画就是玩呀,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画家。”妈妈温柔地安慰我。就这样,四岁那年,我在昙玥美术工作室开启了我画板上的童年。
昙玥美术工作室在鲁迅故居的后院,跨过狭窄的小桥,走进大门,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映入眼帘。一片约有十来个平方的小竹林坐落在房子的西南侧,竹林边上种着几株丝瓜,丝瓜的散蔓沿着竹竿爬上了屋檐,好似一个淘气的孩子窜上了屋顶,四处张望。在竹林的东侧有一个三十多平方的天井,地上铺着饱经沧桑的石板,雕刻着各式花纹的古石凳儿,看似凌乱实则有序地摆放在天井中,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美感。在院子南面是一堵黑瓦白墙,把院子和百草园分割开来。墙头爬满了郁郁葱葱的爬山虎,墙边的紫藤好像弱不经风的少女,依扶在墙上微微喘气,给人一种别样的美。下课时,这儿便变成了我们游戏的天堂:“抢凳子”、“跳格子”、“写大字”、“捉迷藏”……每一次都可以听到我们欢快的笑声,它就是小画家们的“百草园”。这个园子也成了我笔下常画的景物。
院子北边是一排平房建筑,房子右侧摆设着一张长长的桌子,上课时我们七八个孩子都扒在桌子上专心画画。墙上挂着一幅幅色彩鲜艳各式各样的儿童画。有的画着婀娜多姿的花儿,有的画着马戏团在表演的场景,有的画着欢快玩耍的儿童,还有的画着奇妙的海底世界……这么多画没有一张是完全一样的,因为第一张画都是小画家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随手涂鸦的,他们画的是自己理想中的童年世界,而每一张画又是十分灿烂美丽,常常被老师称为“大师级作品”。
教我画画的王老师,一年四季总喜欢戴着一顶灰色的鸭舌帽,胡须一缕,衣着宽松随意,眼睛炯然有神;而陈老师则是个光头,头顶油光光的,似乎灯光一照就能反出光来。他俩一看就是前卫的艺术家。
画画时,他们发给我们每人一张黑色卡纸,让我们在纸上用彩色油画棒先勾线,再上色,最后再涂背景。我记得第一次画画时,用淡粉色勾勒出草坪上的花儿,接着又画了一个小女孩手捧着一束花儿,她仿佛在感受花儿的淡淡清香。我还在女孩的手臂处加了一只花篮,里面装满了各式鲜花。接着我拿出天蓝色油画棒,为小女孩身上长长的落地连衣裙上色;为她白嫩的皮肤着好了色;最后我选了一些深浅不一的绿色画成青草,又选了一些鲜艳的色彩给花儿上了色,于是这幅画便完成了。仔细看这幅画:女孩天蓝色长裙显得格外注目,绿色深浅不一,增加了层次感,更可以衬托出花的艳丽。这样,我的第一张处女作就完成了,尽管用专业的眼光来看,画中的人物和花卉造型不够准确,但是画出了我的童心,所以也十分可爱。
我的第一次获奖作品是油画棒《水乡戏台》,画的左上角是穿着戏服正在戏台上表演的两个人,台下看戏的人们坐在乌蓬船上醉心欣赏。我的代表作则是《桂林游》,记得三年级暑假我从桂林旅游回来,画了一张150*70公分的大画:正中间画上了一些姑娘坐在漂在漓江上的竹筏观赏风景,用蓝白相间的线条画出微微荡漾的波纹,用墨绿色在画面最上方画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山峰,岸边画了几棵大榕树,一看就是桂林风景。除了画儿童画我们还学线描、水粉画和版画。老师们还为我们办了几期画展,他们还别出心裁地把小朋友的画印在丝巾上:一幅画瞬间便成了一件工艺品,让我们在惊叹不已的同时更加爱上了画画。
爸爸说:“每位儿童都是天生的绘画大师,他们画画没有杂念,没有条条框框,是用自己的童心在画画,所以每个孩子笔下的画都是自己特有的、纯净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儿童画难能可贵之处。”听了他的话我才明白,为什么我每一次画完画,心中就充满着难以言说的喜悦。
八年间,我的童年生活里,从未曾间断的画画生涯,也带给我一个启示: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寻找并发现美,使自己快乐而阳光,做个美丽的自己。在画板上画出了自己美好而多彩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