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洋洋洒洒一生,应在温情中出世,也应在温情中死去。——题记
近年来,人工智能仿佛成为了社会中的第三性别,有李世石与AlphGo的“相爱相杀”,再到各类仿真女机器人的“盛世美颜”。温情一词不再是人类的专属,在机器人界也激起千层浪。
科技的车轮碾过历史的尘埃,人们不住地问,“人工智能是否会有温情一面?”“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
我一向自信地认为不会,对我而言,人工智能不过是纯理性的代数编码式思考,而人脑则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发明”,它产生情感,是温暖的存在而非机器人式冰冷。直至我看到苹果总裁库克的一席话“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式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我不禁陷于沉思。
我的自信开始瓦解。我反观于当今社会,我行走于匆匆人群之中。漠不关心,面露冷色,我寻觅不到人间温情,这一人类的专属。“苏丹红”、“三聚氰胺”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不法商贩视人命于草芥,不怀一丝责任心与职业操守;引起广大社会争议的“扶不扶”问题是人对于他人好心的一种践踏,也是人性趋利弊害的体现;更有网民们以互联网作为屏障,藏之,掩之,以网络暴力形式摧残他人身心……如此一桩桩令人寒心的社会问题反映出的便是现代人如机器一般的冷酷漠视,我们从中已丧失了那一份人间温情,那一份对于价值的合理定义,那一把内心对于道德的量尺。当人们不以己为社会人,不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不以社会急难为己之急难,处处利益至上,不顾他人,处处充满冷漠的恐怖气氛,人类社会将因这种隔绝而分崩离析,因这种冷漠而被取代之。
我怀念人间那一份温情,那一颗颗炽热跳动的心脏。那是由春秋战国流传而下的“仁、义、礼、智、信”的志趣操守;那是李疑家固贫仍好施善的奉献与助人精神;那是陶渊明不为利益所困毅然归隐的洒脱淡泊;那是甘地为和平奔走,被暗杀仍举双手施以宽容的大慈大悲。
我不信人间温情已销声匿迹,我寻觅,我更灰心一笑。每当天灾降临,救援前线那白色、橙色、绿色的士兵身影,是我们的大爱,我们的坚守。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再到今日的“海水稻”,他一人为养活一国人终其一生,如此奉献怎不令人倍感温暖?更有那女排健儿们的敢拼搏,匠人们“择一事,终一生”的传承精髓……人间不乏温情所在,我的那一份自信便随之渐渐恢复,然而,我知道,这还不够。唯有人人心中常怀那一份人间温情的寻觅,唯有人人皆乐于创造人间温情,我们才能将如此正能量的价值观永久流传。
至此,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呢?我想这取决于我们人类自身。
正如大海孕育而生那永恒不熄的太阳,也能将其吞噬堙没终归于黑暗。温情之中,人类方能生生不息,唯有对价值观的正确把握,社会方能历久弥新。
寻觅那一份温情,勿让人性之冷漠成为太阳的坟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