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往事的长河,回首漫漫如烟岁月,时光不再只是遥远,一切仿佛都是昨天。
初春时节,寒意料峭,一座孤零零的土庙,独立在禹王青台。凄然肃立,殿里香客寥寥,如缕的青烟,消散在檐头铃铛的余音中,隐匿在枯枝落叶中的秦砖汉瓦,无声地诉说着过往。举目远眺,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静静地伸向远处的麦田,不见尽头,少有行人,唯有些许道旁青松相伴,恍惚之间,我好像看见漫天的黄沙中逶迤走来一队衣衫褴褛、神色疲惫,手中拿着各色农具的人。为首的人身材高大,面色焦黄,两目炯炯有神,一顶硕大的草帽遮不住他蓬乱的头发,身上敞开的葛衣已是汗渍一片,挽起的裤腿上的破洞在阳光照映下显得那么抢眼。“大哥,到家门口了,嫂夫人和孩子前两次就没能见到你,这次还是回去瞧瞧吧。况且,天这么热,弟兄们也要休息啊。”身后一位队友紧步上前,小心地劝说道。“洪水滔天,黎民哭号,流离失所,何以家为?我们下一站再休息吧。”他深情回望一眼青台,决然前行。
古都洛阳,城门紧闭,夜深人静。靠近官署的一间房子内依然灯火通明,一位学者正伏案疾书,挥洒自如,两鬓微霜却神采奕奕。摊开的书稿上,一行行方楷字遒劲有力,墨迹未干。夫人小心地推门而入,给他披了件衣裳,他却浑然不知。“唉,都罢官了,还这么拼啊。“位卑未敢忘忧国。这部书一定会泽被后世,彪炳史册的。”他有些自嘲,喃喃自语,胡须乱颤。我定睛细看,“资治通鉴”四个字熠熠生辉。
哟,怎么一股浓烟味,我抬头一瞧,眼前火光闪烁,映红夜空,吞噬了昔日众人顶礼膜拜,香火鼎盛的青台,一座座披着彩衣神态祥和的圣贤塑像轰然倒下。“我要救火。”眼前却只有鬼子明晃的刺刀,得意的笑声和狰狞的面孔。我的心也陷入无边的血色黑暗之中。
不知怎地,眼前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秋天的果园里人声喧闹,农民笑逐颜开,一筐筐装箱的红富士被搬上卡车。广播里播放着《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看到广州港口海天一色,波涛汹涌,码头上人头攒动,汽笛长鸣,一船船满载水果的货船。扬帆起航,直下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洋和东非海岸。沿线各国孩子都欢呼雀跃,拿着一个个鲜活多汁的运城苹果,津津有味地品尝着,享受着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便利和乐趣,感受着来自东方古国的温暖和热忱。
“咚咚”的鼓声唤醒我的沉思,远处禹王城里,旌旗招展,锣鼓动天,人们正在举行社火表演。望着前方那条伸向天际的小路,我不觉释然,会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