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踞江东,而志在九州者,孙权也。孙权,三国中一个不容小觑的人物,虽然出场率不高,但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他的长相,书中并没有提太多,只是“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刘琬说他“惟仲谋形貌奇伟,骨骼非常,乃大贵之表,又享高寿:众皆不及也”。
天生的一副帝王长相,再加上身居仅次于魏的吴国,怎能不引人注目呢?
有着帝王之表,亦有君主之才。身边的一群智囊团:周瑜、诸葛瑾、鲁肃……就是不才之人与他们常居,也成一位鸿儒大家了,更何况是位“御天下半百之久”的君王呢?
劝曹退兵者,孙权也!一句“足下不死,孤不得安”,便退了魏国大军;收天下贤才者,孙权也!头脑灵活的主,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招揽贤才的机会:“据住江东,承父兄基业,广纳贤士,开宾馆于……文武诸人,共相辅佐,由此江东称得人之盛。”
若不是他那智慧的头脑,吴的地基怎会牢固?三国鼎立之中怎会有吴?
好的君王,自然也有勇猛。“射猛虎,倚黄龙,胆识过凡人谁敌手?”,如此胆识,真可与“浑身都是胆”的子龙一比高下了。
会议中,他砍案角以示威:“诸官将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这一吓,便火烧赤壁,大破曹操。
由此可见,勇,不一定只在沙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过人的胆量,便可称之为“勇”。
“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德”这一方面,孙权也做得毫不逊色。关公败走麦城后,是孙权主张要降之而不害之,虽然后来无奈斩之,同情之心仍然可见。
还记得那个踏轻舟白衣渡船的吕子明吗?那个吴下阿蒙,正是孙权的“德”,让他幡然醒悟,刻苦学习,最终成就了“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吴国为何安定?蜀国为何安定?正因为有一个贤君,百姓高兴,国就安定。“固疆土,施德恩厚”,便是成功的秘诀。
曹操曾留万古叹:“生子当如孙仲谋。”,说得不错,谁不希望有个貌、才、武、德俱全的人来继承家业呢?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即使孙权再怎么使吴国昌盛,也终有一死,“同室操戈子嗣斗”,最后,蜀亡了,吴国也在孙皓手中灭亡。自此,三国合一,即为晋。
“固江河成帝业立国家终归于乱,光阴逝千载过功成者都付笑谈间。”不必说刘备宽厚仁慈,也不必说曹操奸诈凶残,两人各取一极,而孙权立于正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生子当如孙仲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