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蓝色的镜框闪着淡淡荧光,智慧的光芒零零散散地点缀在眼眶,那是对知识的渴望。瘦瘦的身躯总想钻进文学的宝箱,让饥饿的双眼把它们吃个精光。他就是我的父亲——我最敬佩的人。
电脑的荧光照进他的眼睛,便永远缩在了大脑深处,我凑近一看几个鲜明的大字映在眼前,“印度文化摘要”。
“你学这玩意有啥用啊?”我忍不住问道,“你又不是印度的,你还要去那边旅游吗?”
“多学一点知识,对自己总是有好处的,”父亲缓缓的摘下耳机解释道,“了解其他国家文化,可以开阔我的眼界,不止局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
我勉强点点头肯定,干自己的事去了。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十四天的学习,十四天的深宵灯火,父亲把印度文化学完了。我并没感觉父亲比以前有所不同,只是觉得他的眼睛深邃了些。
过不久,父亲又开始学习英语。我很不解,时常问他干嘛这样折腾,每天都要工作,每天还偏要坚持挤时间学习英语,多休息会儿不挺好吗?父亲还是那样微笑着回复我,“多学点知识,总会有好处的!”我也是照常不耐烦的点点头。
他看着书,口中默默念着,眉头时而皱着一下两下,时而在旁边的纸上画下些什么东西;在桌角上的咖啡已经凉了,可还是满的。在那窗外,黑暗的夜里,时而急驶过一辆汽车,灯光闪过了桌前,他眼睛也不眨一下的,干涩的眼里淌过一泓清泉。已经十二点多,站在他身后许久的我,不忍心去打扰他。
又是长久的坚持,父亲并未因熬夜显出衰态,看上去还精神了许多,眼睛也更深邃。
忙了一阵子,父亲晚上开始看书。对此,我并未发表太大给意见,只是经常在睡觉前提醒他早点睡。
11点了,我以为爸爸会休息,没想到他仍然剪影般地坐在床上的小桌板前,手指在书本上不停地翻阅,时而停下一会儿,眼睛凝视着书页,若有所思的样子,看来父亲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上前轻声阻止,生怕吵醒熟睡的母亲,“爸爸,您睡觉吧!”父亲头也不抬,摆了摆手说:“你先去睡吧,我再多看一会儿。”不知过了多久,我从睡梦中醒来,迷迷糊糊地走向卫生间,无意识地发现卧室还亮着微弱的光,我困倦眼睛一下子睁大了些,父亲还在台灯下看着书本,再一看时钟,指针已经指向十二点。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父亲手中的一本厚书已经看完了,我以为他可以好好休息几天了,但父亲下班后又从图书馆借来些书,我忍不住了:“您为什么总看书?身体熬坏了怎么办?”父亲意味深长地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出现新事物、新技术,人不是工作后就可以不学习了,而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他严肃的脸上露出了不常有的笑容,接着说,“我老了,睡眠情况本来就不好,睡再多也就那样,不学习不是浪费时间吗?”我使劲地点点头,注视着父亲的眼睛,如一汪深深的潭水那样捉摸不透。对视良久,我飞快地跑进房间,把眼角的“珍珠”悄悄抹掉。
我由衷敬佩的人是我的父亲,因为他终身学习的品质一直在感动着我,影响着我,激励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