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眼中的庄子】
庄子或许没有孔子那般妇孺皆知,我也如众人一样,对他没有丝毫印象。依稀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讲述他生平的动画《孔子》却是更为人道。
近日学《庄子二则》的课文才开始对他感兴趣,正如课前提示中所说:“展现了他别具一格的幽默”幽默乃智慧的最好体现,而智慧便是圣人必备的。:
庄子之智与孔孟等儒家学派不同,他的才华攻克于生命之道。人常说"道理“,儒家学者更注重”理“,而他等一干人等注重”道“,通常对政治无太大兴趣,对人生泽颇有番独特见解。从《庄子二则》中的第一篇便可知,他将功名利禄,高官厚位等官场之事喻为腐鼠,是他所鄙弃,他所厌恶之物。他有更远大的志向,绝不仅仅于在这权力之间斗争。因此才有楚王盛情相邀,他却淡然回避这一例子。
可见,道家的核心不是如何治理天下,而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如止水,将一切看做天意,命中注定,不去怨天尤人,也不必苦苦求索,顺其自然就好,庄子就为一个逍遥与天地之间,醉心于自然山水的唯心主义者。他与惠子在辩论鱼之乐时,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平静,与看待事物乐观向上的方式。不够理性,却很美丽。
庄子之慧在于他对人的态度,智是他理解问题的超脱,慧则需要一点沟通技巧,他游历山水,也没有失了与人交往的聪慧,阐述自己观点时的他爱用故事,从不无力地反驳。他用故事用得妙,虽都短小,但精悍极了。用平凡的故事比喻人生百态,挖掘其中深意,不会令人感到尴尬或是枯燥。乐观地委婉地平缓地耐人寻味地说着一个又一个的寓言,使人领会,何为天道人道,生死往复,循环之道?
尽管他一贫如洗,却比大多数人活得自在。他以幽默化解所有痛苦,以傲然的姿态,看淡权力金钱此等庸俗之物,吸收天地精华,挺立在历史舞台上,笑看生命。
【篇二:我眼中的庄子】
在滚滚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有个声音一直都在不停地回响,如碎汞照耀在长河之中,奏成一股汩汩的水流音乐,悠扬久远。这个声音就来自于庄子。
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出生平凡的庄子却有着非同于常人麻木过一生的理念。他希望能够凭着自己的力量为百姓造福。在当上官吏以后,他一直廉洁自好,不醉心于功名利禄,只是单纯地想造福于百姓,兢兢业业地工作,是一个出色的官吏。
庄子一生也没有大起大落的经历。在他辞去工作以后只是悠闲地踱步于美景之中,会见朋友。他“天地与我合一”的思想就决定了另一位诗人陶渊明一般的逍遥游生活。在《庄子》一书中说道,庄子这一生交情最要好的是惠子一人。个人认为庄子与惠子在一起谈天论地,即是感性与理性、唯心与唯物之间的撞击。两种冲击反而没有使他们之间的友谊日益寡淡,而是情好日密。
庄子一生中有两个故事是最为出名的。一个讲述的是当庄子的妻子去世时,庄子并没有任何伤心的举动,反而载歌载舞。旁人问他何故,庄子回答说,我的妻子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快乐地生活,我又何尝有不高兴之说。当庄子的朋友惠子早一步离开时,庄子则恸哭不已,旁人问其故,庄子答,我就此少了一个辩论的朋友啊。当庄子死前,他对旁人嘱咐道,不要将我埋葬在多大多好的棺材,你们只要让我躺在土地上就好了。由此可以看见,庄子的清高自守,淡泊的性格。并不是他对于生命的麻木,而恰恰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掩卷沉思,敢问几人像庄子一般,活得如此洒脱,如此逍遥。
另一个故事也流传至今。相传楚王派人去寻觅庄子,想请他做丞相。庄子笑而不语,接着说道:我听说你们的国家有一只神龟,老而将朽,试问,神龟是继续被供奉在高处收人祭拜,然后死去,还是在这山林间自由地活呢?来人答曰:自然是在山林间自由地活了。庄子说,那也便是我的答案,你们现在请回吧。庄子说话从不会开篇就讲道理,而是用故事,以其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这件事中,我不仅看到了庄子的淡泊功名利禄,还发现了庄子的机智与明白清楚,并不遮遮掩掩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写到这里,我终于懂得了庄子思想流传至今的原因,就是尊崇自然,信奉自由,不为任何尘世间的俗事所羁绊,只求逍遥。这种干干净净,不食人间烟火的思想,是每个人所期望的柔软生活吧。愿庄子的思想继续在长河之中闪烁!
【篇三:我眼中的庄子作文】
一点星辰,照亮了星空回家的道路,内心中那茫然的心啊,星星之火融化着南极大陆呢。又是谁悠闲中舒适弹奏着骊歌?哦,庄周吧!
想象着,那个风度翩翩的男子,又该是种怎样的情怀?是啊,我想,庄子就像天上的白云,与大道并生之人也。
人人都知道庄子想着烽火连天的战国动荡年代中独处一边悠然自得的形象。在我看来,庄子是一个真正窥见大道之人。古时候,恐怕最时髦的词便是这个“道”了。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体会到了呢?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之后便随着笛声而悠扬而去,千古之谜,我想,《庄周梦蝶》便是窥见了,此间妙处,他不会将自己的内心随着外物的改变而改变,在他看来,人与蝶又有怎样的区别呢?不过,都是道的产物,借助道来相互转换罢了。此间便是天道吧,使其淡泊,使其逍遥,我想我们还鄙视以深入地去挖掘吧。
也许,会有贫穷之时,但,我想庄子应是逍遥之人。人人都知道,庄子拒绝当官,却风餐露宿,保持自己内心之高洁。这或许便是他逍遥之处。《庄子》开篇就是“北冥有鱼,其名鲲鹏”等等云者。这足以见其精神已超越世俗之境,独往与天地之间的逍遥了吧。确实如此,这有可以给我们多少借鉴呢?当今社会之压力,若是有庄周者的浩瀚,豁达之意境,不就更好了吗?
庄周乃我国之伟大哲人也。说起如此,是他继承了老子的“自然无为”之思想吧。所以,在我看来,庄子是一个自然清静无为之人。当然,这里并不是贬义词。官方说法是“无为而无所不为”,在此,便想先解释解释另外的一种意思。我想,庄子的无为,应该是保持其本心,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之境界,摒弃一切世俗之妄为已达到的境界。是让万物自然之发展而不动用人为来破坏的境界。那样,便是可以听到大地呼吸之声,树木彼此嬉戏之声。“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几句话,便是能有所体现的。鱼儿放弃了彼此间人为的感情,去追逐江河之大道所在,光辉如此,夕阳却明媚,达到无为之境界。古今中外之哲人,又有几人能够如此呢?最后,我觉得,庄子应该是一个会放弃之人。放弃,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很容易的,其实不然。我想,如果有人问我“放弃与坚持哪个难?”我想是放弃,庄子可以放弃生死,以天地为棺,日月星辰为葬品,这该是一种怎样逍遥自得,看透生死的境界。庄子认为生与死不过是一种形式上的转换罢了,最终都是要回归大道的。这种境界又有何人能做到呢?
对于庄子,便到这儿思绪终止。淡然,今日所谈不过是冰山一角。我想,在我心中,一定有着什么人,对月当歌,饮酒舞剑,逍遥自得,此为天之道吧。
【篇四:我眼中的庄子】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题记
故事讲 ……此处隐藏3009个字……诸候争霸,混战一方。有一人却视其为虚无,潜心研究心中的“道"一一他就是庄子,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著有《逍遥游》,《齐物论》等著名篇章。《庄子》的行文风格和《论语》,《孟子》等不同,其语言活泼幽默,善用寓言故事来表述思想,多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是中华文学史上的瑰宝。我眼中的庄子就像他的语言风格一样,活泼而睿智,幽默而清高,他的形象与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也不同,更加融于普通人的生活之中。
我眼中的庄子是淡泊名利的。相传,楚威王曾希望任用庄子,但庄子打了个巧妙的比喻,从而委婉地拒绝了。如果你是一只长寿的乌龟,你是愿意死后被人类供起来,还是活着时在水潭里自由游动?官吏们选择了后者,庄子也是。当世界充满了利益的诱惑时,是怎样的意志令庄子笔直走向前方?
这就与庄子的思想有关了。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很多人会认为道家的无为是“无所作为”,一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但当我读完庄子的《逍遥游》中,庄子让鲲鹏与小生物相比,让官吏与贤者明君对比,并通过庄子和惠子关于“无用”的讨论讲述了庄子的观点,无为一一是循着自然法则产生的客观行为,是与自然相融合而产生的行为。庄子认为,世间万物虽形态各不相同,有像花草树木一样可见之物,也有像人类情感一样虚无之物,但它们的本质都是一样。庄子云:“有人,有天也;有天,亦有天也。”这便是庄子的核心思想,也是道家的思想一一万物合一,清静无为。
庄子思想中的最高境界不是儒家的”仁”,而是思想跳脱肉体和自然共游。令灵魂与自然相融,令思想跳脱所有的条条框框,超越凡世一切,这就是“道”。只要你悟了道,不说掌管天下,就算是生死又有何可在乎呢?庄子在妻子逝世后击鼓而歌,面对惠子的责问,他再次体现出万物合一的思想。生死就如四季一样,不过是一个往复循环的自然过程,从无形变为有形,从有形化为无形,尊重生死便是无为。看看几十年前的庄子,再看看现在那些用药物来逃避死亡的人类,只得叹息。
庄子的思想与我产生了共鸣,世上没有有形的神,有的是自然的“道”,世上的一切都远不及思想的最高境界,在那个只有灵魂的,自由无限制的世界里,何以为人也可以化蝶,可以像鲲鹏一般展翅高飞。可惜的是,这种境界从古至今谁能达到,就连庄子本人,也不可避免的要每日食三餐,夜晚坠入梦乡,在悟道的过程中人仍是肉体凡胎,所以局限在于,要是人人都”无为而治”,那谁为人类提供必要的需求呢?这就是我们及后人所要思考的问题,要不然庄子的思想只能沦为幻想。
我眼中的庄子,就是这样,如一只鲲鹏,一只蝴蝶,思想逍遥于自然之间。
【篇九:我眼中的庄子】
“庄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的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这是历史中的庄子。
庄子的大半生处于宋王偃时期,宋王偃的残暴光、昏庸无道,为庄子的思想造成极大的影响。他一生推崇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但他的无为并不是碌碌一生,无所作为。他的无为是顺应天道。天指“自然”,人指“人类”。在如今人类自认为可以战胜自然的时代,我们需要他的思考,学习他的思想,学会尊敬自然。
生处于战乱时期,庄子早便将生与死看淡。人说他无情,他为亡妻击鼓而歌。孰不知,这便是真正的庄子,全世界在哭泣,唯独庄子在笑;人们害怕死亡的来临,他却不留恋生。他的无为,他的清宁,他的追求精神上的安宁,都注定了他只能是远古的圣人,生活在那片恒古不变的古老星河下,永不逝去。
我爱庄子,并不是因为他的伟大,而是因为他的浪漫,他明知不可能的幻想。在一览无余的草原上,他静卧在矮小的山坡上,阳光轻撒在他不再年轻的面庞上,他正在午睡。一只小小的蝴蝶缓缓落在你颤鼻翼上,它微微扇动着翅膀,一开一合。他睁开眼睛,面露微笑,蝴蝶又飞走了。庄子,你为什么笑呢?是因为你透过那小小的生灵看到了生命的奥秘吗?还是你根本只是纯粹的感激自然的友善呢?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你用深沉的声音沉吟道:“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蝴蝶之梦为周与?”
我敬爱的庄子啊,你是希望变为蝴蝶自由自在的习翔吗?可是,你要知道,当你真正变为蝴蝶时,你又会怀念身为庄周的时光啊!毕竟,丧失是常态,获得才是异态啊!
你明明拥有无数的思考,但为什么不去做官呢?我知道,你是孩子气的,只是固执地不愿为俗事所累,所以你是圣人庄子,而不是宰相庄子。
你总是忍耐,默默接受命运的不公。总是微笑,一直向前聆听彼岸的朝歌;总是无畏;心甘情愿做不同于人们的“异类”。在混沌的夜中,你一睡便是千年,你是否会叹一声人生如梦,又可后悔自己未能完成的事太多了呢?
有人说,你是拜月的庄周,是迷梦的蝴蝶,但我眼中的你只是个常怀赤子之心的文人,随心随性。
【篇十:我眼中的庄子】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乱战,连年不休,战事惨烈。战争给人们带来苦难的同时,也给思想家、教育家们宣扬自己思想的空间,各家学派都在这被血浸染的土壤中开出思想的花朵。其中却有一朵花是百花中的异类,却又一直被保留至今,从未枯萎。这朵花就是道,庄子便是这花的养护人。
最初认识他、知晓他是在语文书上,看着关于他的一则则短文,脑中想象着他高冷而又机灵地讲着故事来讽刺他人。
庄子的一生如浮云,随风而来、伴风而去,似乎既无对生的渴求,也无对死的畏惧。当他妻子过世时,他敲着锣歌唱,欢送着妻子的离去。这在常人看就是疯子之举,殊不知他面对生死的淡然使他获得了超越生死的自由。
庄子一生清贫,却不以为苦。贫困给予他更多别样的思想,他安于贫、乐于贫,当曹商讽刺他贫困,显摆自己的富贵时,庄子不以为然,一针见血地指出曹商为了富贵,丢失了人的尊严为秦王舔痔疮去了。他尖锐的话语揭露了因人们的欲求而丢失本真的可怕。话似不雅,内容却不得不叫人叹服。他放浪形骸,直率,在贫困中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当幸运之神光顾庄子时,他将幸运之神拒之门外,悄然躲藏了。当他在水边钓鱼时,楚王派人请他做官,他不为所动,将自己比作只愿在水中游玩而不愿当奉献祭祀的乌龟,在纷扰的尘世中,自由被灰尘覆盖,是庄子拂去尘埃,愿在世间过着自己的惬意生活。
庄子为了直指人心,不惜用偏激的语言来讽刺人们,唤醒人们那颗因物质而迷失的心。正因如此,当时人对庄子不解,只认为他有着偏激的思想,却看不到他那颗悲天悯人而又无人理解的心。正因这般,当惠子死去时,庄子大哭,因为他知道世上再无理解他的人了。
人生本来就有很多困扰,死让人畏惧,贫穷使人身心受摧,富贵荣华使人迷失自我,而庄子超越了这一切,看淡了这一切,他如一阵清风,来无影、去无踪。不被理解的庄子是不幸的,而作为2000多年后的我们若还不能读懂、理解庄子,那更是不幸的。
在这浮华的世间,我们需要一颗淡然处世的庄子之心,笑看云淡风轻,守住心中的一片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