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们前往海南游学,寻访东坡遗迹,感受东坡的人格与文学。正如游学宣传语上所说,“东坡一生,富贵与坎坷交织,逆境与顺境跌宕,可无论顺逆贫富,他皆能随遇而安,无往而不神清气爽,自得其乐,发现生活之美,把生命的遭遇转化成美丽的诗文。”
苏东坡一生因为仗义执言被贬官数次,杭州,密州,黄州,惠州,儋州,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瑰丽诗篇。其中尤以密州的那段时光,最为精彩,苏轼在煎熬中涅槃,人生真正的放下与豁达,变得平静,安详了,他的诗也成熟了许多。他把自己的感伤、思念和天生的乐观旷达、进取溶于自然,借景抒情,写下了千古名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及《水调歌头》。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写出了苏轼悼念亡妻的痛苦。诗中不止于悼念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还体现了苏轼对前途的茫然和生命衰败的感伤。
《水调歌头》抒发了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思念之情。从“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可见思念之深。同时,苏轼把个人的思念升华到天下人的思念,甚至对宇宙的思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苏轼对天下人在月圆之夜能与亲人团聚的祝福,更体现了他乐天旷达、积极善良的人格特点。
《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表现了苏轼的豪放与洒脱,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富有阳刚之气。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寥寥几句,勾勒出了一个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东坡形象。“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抒发了苏东坡虽被贬至密州,依然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情怀。
密州是苏东坡人生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但还不是他人生的终点。随后,东坡又被流放到黄州、惠州,最后被贬到海南岛,当时中国的最蛮荒的地方。被贬至海南在当时是仅次于满门抄斩的处罚。但是,苏东坡经过多次贬官的历练,到达海南时,他已经是心态平和,波澜不惊,就算面对荒凉的海南岛,他也能够泰然处之,入乡随俗,自得其乐。苏轼在海南,研究了许许多多的美食。在东坡书院,我看到一封苏轼写给儿子的家书,“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蚝。剖之,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讲的是东坡来到了海南,发现当地的一种美食:海砺子,研究了多种吃法。除了海蛎子,还有羊蝎子,东坡肘子都是流传至今的美食。
苏轼为海南做的最大的贡献。就是传道授业,为海南带来了中原文化,让这块蛮荒之地,从此有了文明的生根发芽。苏东坡在海南岛上建立了东坡书院,有许多学子甚至跨海来求学。在苏公祠里,我看到苏轼的牌位旁边立着姜唐佐的牌位,经过了解才知道,他是苏轼众多学生中最为出名的学子,是海南岛第一位进士。
七天的游学已经画上了句号,回程的渡轮正行驶在茫茫的南海上,放眼望去,海天一色,无边无际,海面上波涛澎湃,船过处,激起千堆雪。遥想东坡当年,跨海南渡,心情也定像这波涛般澎湃。此时此刻的我,心情同样的澎湃,只缘与一个伟大的灵魂相遇,我的人生也将从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