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天天宅在家,让我与家人更亲了,和自然更近了。
前天我和妈妈一起背美文《小石潭记》。妈妈自嘲有初老症,背起书来啃呲啃呲地硬啃。但她在读了一遍这篇文章时,就滔滔不绝地和我闲聊起来:“我怎么觉得柳宗元描写的小石潭就是我们马家竹林后面的石壁潭。记得我儿时暑假,午饭后常以洗碗为由,来到竹林之下的小河,悠然度过一两个钟头。看见岸上落在水中的小花,不禁想起大姐曾感叹的那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有时会在河里和小伙伴们,用石头筑起一道水坝,将竹篮当做捕鱼工具,抓那些彩色的、嘴巴长着锯齿的石斑鱼。许多时候我们还会顺河而下,一路在石头缝里摸鱼,用水草将战利品串起来。由于过于贪玩,往往是你外婆拿着鞭子把我请回家。
不过有时,你外公外婆看见水潭里的鱼实在不少,他们会和我们一起筑坝,在石壁潭上方,用蛇皮袋装石灰呛鱼,我们则在水潭里用畚箕尽情的捞鱼。
上大学时,放暑假我偶尔会拿着一本诗词书,闲坐大石壁坦上,吟诵着“清泉石上流”,装装文青。”
真是没想到啊,看似这么文静的妈妈,小时候是一个“野丫头”。我仿佛看到扎着羊角辫的妈妈,光着脚踩在水里追逐鱼儿,与伙伴们嬉戏。仿佛看到阳光穿透水花,折射出五彩斑斓的金光照在她的脸上。仿佛听到她银铃般的笑声伴着那潺潺水声,宛如天籁,飘扬到天际,穿越到我的耳中。我去过外婆家屋后小石潭,的确,“水尤清冽、如鸣佩环”。(疫情过后,我一定要去实地拍摄一张照片补上)
现在,虽然宅在家,但我背着这篇美文,听着妈妈的讲述,我觉得我又重游了一次外婆家的小石潭。在静谧的竹林下,那一泓碧水总能洗涤的心灵烦恼和忧思。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灵的原乡,无论我们置身何地,都会觉得出生地是我们心安之所,生于斯长于斯,以后还是想回归于此。愿小时候一直陪伴我们的小溪永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