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这段时间我都在紧张地复习功课,但有一件事情却在心里让我一直期盼,那就是奶奶要在春节带我回重庆老家。
我爸爸是重庆人,他在杭州生活了二十多年,在我上小学之前曾带我回到过重庆的老家,算来我也有四、五年没有回去了。
听说现在那里变化很大,现在大家对重庆的印象基本都是魔幻之都,打卡圣地。
我舅公就住这栋楼隔壁,没退休之前,天天就在这里乘车上下班。
但在我的记忆中,重庆周边的小县城里,春节期间的“赶场”才是充满了回忆和温情。
啥子是赶场?简单来说就是乡村镇上在固定日子赶“野集”。
“二五八赶安富,三六九赶盘龙”,农村赶场总是约定好了日子。
对于大人来说是去采办一家几日所需,对于娃儿来说就是去看热闹吃东西。
赶场就是赶个热闹。
吆五喝六的叫卖声,是农村集市的背景音乐,这些沉淀在童年岁月里的声音,就仿佛是一个深刻印记烙在我们心头最柔软的地方。
陈旧古老的茶馆人声鼎沸,整齐排列的瓷盅茶汤飘香,大家就坐在一起打牌喝茶聊天好不热闹。
那些正在逐渐消失的人与旧文化,还能在农集找到一丝踪迹,也算是一种幸运了。
早已在城市销声匿迹的手艺人,还能在这里“苟延残喘”。
双双都饱含“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苦心,针针扎实,买一双也许还能留给你的娃儿穿。
路边没个门店的剃头匠,不需要太多工具,技术全在那双长满老茧黝黑老旧的手里,一把剃刀刮胡修面,客人多半是和自己年纪相仿的人,这是他们心照不宣的对于岁月的怀念。
“补锅嘞,铁锅铝锅、铁壶铝壶……拿来修嘞!”
“磨剪子来…。戗菜刀…。”
那些修修还能用的东西,在他们手上绝不会提早退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城市好像已经容不下这样的集市了,取而代之的遍地开花的大小超市,却没了那股子人间烟火气。
快过年了,我回老家的时候一定要去逛逛,那个在记忆中已经奄奄一息的乡村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