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年钟声入新年,爆竹阵阵岁经添”,小康社会让我们的春节变得富裕,让我们的春节习俗也大有不同,不同的过年方式体现了小康社会不一样的年味。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愈渐快速,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丰富,许许多多的人们住进了高档小区,邻里之间都隔着一堵墙,和家人的联系也逐渐减少,但是过年的那一桌年夜饭是不会减少的。说到年夜饭,饭桌上的规矩却变了不少。以前吃饭小孩是不能坐在主位上的,那是长辈坐的位置;吃完饭,筷子是不能放在碗上的,会被打手背。而现在这些规矩被淡化了不少,即使被提起也没有很重视。听奶奶说,那时的年夜饭只有小小的一碗肉和几个蔬菜,一碗肉就能吃上一个春节;爸爸说,那时要是有一颗糖吃就能开心一整天,那时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现在大鱼大肉都成了家常便饭,不愁没吃没穿,但是却没有了当年的感觉。以前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口放上鞭炮,从除夕的夜里一直放到大年初一清晨,接连不断。现在城市里都是高楼大厦,小区里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年味也就少了几分。为了补上这几分的年味,灯笼被挂满了大街小巷。
现在人们的生活变得富有了,拿红包的方式也有着天壤之别。以前人们总是推脱红包,小孩也十分懂事、不拿红包,客人与主人推推攘攘是分别的常态。现在不一样了,红包都可以用微信的方式送出,拿红包不再是孩子的特权,大人们也开始在微信上抢红包了。即使是到亲戚家做客时,孩子也可以顺从的接下红包并说一声谢谢,不再会被家长说不懂事,亲戚也感到很有面子。但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红包不能一拿到就拆开,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
虽然过年的习俗发生了许多变化,但还有一些春节的习俗被传承了下来。每年春节前家家户户都开始打扫卫生,有擦玻璃的、扫地的、擦桌椅的……这蕴含着辞旧迎新的寓意。在我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直没有变,在大厅里放桌子、凳子,再摆上一桌子的菜,在桌前拜一拜保佑我们平平安安。这不再是一种迷信,而是对祖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大年初一我们会去爷爷奶奶家拜年,这是每年不变的习俗。除此之外,贴对联、包饺子、看春晚等一些活动也是过年不必可少的,从未发生改变。
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口中,我逐渐拼接出过去生活的艰辛,与人们对春节的期望,我仿佛看到了一家人围坐在桌旁,饭菜并不丰富但大家都很满足的场景。小康社会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尤其是过年的习俗变化很大。即使年夜饭地点从家里变为了饭店,发红包的方式由纸质红包变成了网络红包,然而传统习俗依然被保留下来。小康社会并不是将所有的旧文化翻新,而是让年味以另一种方式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