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全局者不足与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与谋一时。”清朝学者陈澹如是说。也许并不仅仅是当今社会,乃至于自有人类开始,那些总是将自我利益放在第一位并期望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人们,到最后都不得不接受自我利益最小化的事实——“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囚徒困境之所以成为困境不就是如此吗?——损害整体利益者终将自损,只不过是时间长短不一罢了。
囚徒困境中,如果两个囚徒选择彼此揭发,那么每人领刑8年;如果一人揭发一人沉默,则揭发的人随即释放,而沉默的人则领刑10年;如果两人同时保持沉默,则每人分别领刑1年。显然,最佳选择是从全局出发做出的选择——两人都保持沉默,但为了不让对方成为幸运者,也为了使自己有可能成为那个幸运者,囚徒们纷纷选择了揭发。从个体利益出发,总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反而使自己走向了困境的深渊;他们总是想成为博弈中的侥幸者,但恰恰在这种情况下使侥幸失去了存在的可能。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的思维中有了一个前提——个人利益;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本性自私”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人类从一开始就没有学会全局观,没有学会从整体出发,没有学会合作吗?——为什么从一开始我们就把影响自己利益的人视之为自己的敌人?难道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合作给我们带来利益的事情吗?也许人们会想,下一次我就可以从满足大家的前提出发去考虑问题,然而现实并非是博弈模型,使你有无数次博弈的机会,最终达到纳什均衡: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中失去生命的人们,他们有且仅有一次博弈的机会。
也许我们得换一种思维与逻辑看待事物了:不是如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是从全局观出发,使整体的利益最大化,因为以个体为出发的竞争中没有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出现。如果第一次思考就从整体出发,我们还需要那么多次的不可能的博弈吗?
红杉树,一种直径达七米、高度达百米的树,它们却属于浅根植物。为了更好地吸收自我落叶腐烂后形成的养分,它们将根扎在地底下很浅的地方,但为了不让飓风吹倒,它们彼此之间把根相互交错着纠缠在一起,这样即便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风也无法撼动它们分毫,除非将整片红杉林连根拔起。“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这就是从全局出发的力量。
对于人类来说,真正的智慧并非是学会如何聪明地博弈,而是如何不用思考地走向合作,因为侥幸从来没有在博弈中出现过——尼采说:“伟大的自我意识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