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活在世上的意义何在?——是欢乐?还幸福?还是成就?……到底哪一种才使人在即将死去之时,没有遗憾?
幸福是什么?拥有金钱和地位是否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假如拥有金钱和地位的你,却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金钱和地位又焉能使你幸福得起来?然而,我们却时常见一些甚至于处于贫病交加中的人们幸福地生活在他们追逐梦想的征途上。
1626年3月,弗朗西斯科·培根一边骑马从伦敦前往海落特,一边在头脑中反复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用雪覆盖的肉体能保持多久不腐坏?他决心马上试验一下。停在一座小木屋旁,他买了只鸡,杀了之后,用雪塞满。在这个过程中,他觉得浑身发冷、无力,发觉自己病得无法骑回城里,便吩咐把他抬到附近的阿伦德尔勋爵家,安置在床上。他尚没有放弃生命,甚是喜悦地写道:“那个实验……进行得十分成功。”1926年4月9日,他在自己的追求中幸福地离世,留下遗言说:“我将我的灵魂赠予上帝……将我的躯体随意埋葬了吧。我的名声将流传后代、享誉国外。”后代和世人都接受了他。
1724年,康德生于柯尼斯堡(今天属于俄国),一辈子都没去过其他地方,一直到1804年2月12日病死。然而在他死后,让·保尔·里克特却写道:“上帝赐予法国土地,赐予英国大海,却赐予德国天空的帝国。”
尽管年事已高,吃晚饭时,叔本华总会忘情地吹起长笛,感谢时间让他从青春的火焰中解脱了出来。1860年9月21日早晨,他独自进餐,身体还相当硬朗。一个小时后,女房东发现他还坐在桌边,但已经去世。
……
无疑他们都是幸福的,然而他们在世时又有什么金钱和地位呢?他们有的不过是他们傲然于世的成就罢了。金钱有花完的时候,地位有享受够了的时候,只有成就才使心灵不负生命。至于金钱,徐明老师曾如是说:“金钱并非真正的财富,真正的财富也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它仅仅是实现真正财富的工具和手段。”而地位呢?当它被取代时,你所承受的不止是失落,随之而来的或许还有嘲讽……尼采、曹雪芹、苏格拉底都没有钱,也没有地位,但他们却名扬四海,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不能说他们不是成功的,是吗?
“伟大的自我意识,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人类:让我们思索,让我们回顾,让我们走大大小小的道路。”这是尼采的人生观——自己就是整个人类。
生命是为幸福而来,还是为成就?——“所有幸福的时代,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空白页。苦难有非凡的意义,因为这是取得成就的必经之途;生命有崛起的尊严,因为这就是成就本身。换句话说,历史本身不也就是人类的成就史吗?如果说成就本身不是一种幸福的话,那么没有成就的幸福又能算得上什么幸福?因此,逃避苦难与生命本义相违。既如此,幸福并非我们应寻找的方向;我们随影追寻的方向,乃成就。”徐明老师如是说。